尋夢鮮花吧
Ⅰ 尋夢者中「夢開出花來」喻指什麼在詩中具體表現為怎樣
任何美好理想的實現,任何事業成功的獲取,必須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艱苦代價;你的夢「開出嬌艷的花」來的時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詩人戴望舒採用象徵的方法來傳達他這一人生真諦的覺識。詩中的象徵本體是詩人自己,象徵喻體則是那「金色的貝」吐出的「桃色的珠」。詩人找到了這個理想的象徵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東西。
這首詩有一種抒情內蘊的氣勢。開頭與結尾,既是一個圓圈式的結構,又是情感向更高層次的展開。詩的重點放在尋求「無價的珍寶」的精神歷程,由金色的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貝的艱苦,由對金色的貝豐美與價值的贊頌,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艱苦生成,最後寫人生獲得無價的珍寶之後的快樂與幸福,象徵的喻體與被象徵本體交織融匯,水乳難分,詩人的感情也波瀾起伏,流動其間的詩情與詩緒,既是明朗的,表現了追求理想的執著,又是迷惘\感傷的,表現了追求中的疲倦與蒼老。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現代主義特徵
Ⅱ 我有實體花店的,要如何才能在網上接單來做呢
我媽就是開服裝店的,就是在網上類似淘寶,天貓之內的,注冊賬號開店版,這些app開店都要權交1000元的。再跟快遞公司商量好合同,他們提供快遞包裝紙,收件等一系列服務。可以參考一下,畢竟花店還要考慮保鮮等更多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Ⅲ 求蔣捷《梅花引》
這首詞題為荊溪阻雪,是蔣捷在東吳一帶漂泊時作品,表現宋亡以後作者孤寂清冷心境
一般羈旅行役詞,往往都用觸景興懷筆法,通過景色渲染,烘托出一個愁思漫漫境界,像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像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而這首詞起片卻用虛筆側寫手法,幻化出一隻白鷗設問,提出是身留,是心留問題,一下子就抓住讀者注意力。作者沒有描繪荊溪雪景,但白鷗形象在孤舟泊雪背景中,顯得那樣空靈飄逸,足以引發人們聯想。作者沒有直敘為什麼阻雪荊溪,但白鷗提出是身留,是心留問題,讓人自然聯想到作者漂泊身世。作者這里情雖因阻雪而起,而愁卻非因羈旅而生,他本是漂泊之身,不必為路途受阻、急於思歸而焦慮,也無心留戀這樣美好雪中景色,對他來說,留也是漂泊,去也是漂泊,身既難留,心又何嘗得留?白鷗自然不能講人話,作者借白鷗之口,自道心思,感嘆自己雨打浮萍身世,述說亡國之人徙倚無憑、如遺如落心境。這樣開頭,不僅構思新穎,出奇制勝,而且寄寓深刻,給人以聯想,的確是很巧妙
若是心留時,何時鎖眉頭,是緊承第一個問題而來進一步設問:既然不是因為思歸又不能心留,那麼到底為何發愁?這就帶出憶舊游主旨。作者舊游是家國破亡以前那些幸福安定生活,作者正是因為家國破碎而漂泊,又因漂泊而阻雪於荊溪,因阻雪而更加懷念往日生活,這樣轉一層理解,才能把阻雪、身心難留和憶舊游統一起來,作者愁不是一般行役羈愁,也不是流光易失傷感,而是一種家國之痛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這幾句渲染一個孤冷凄寒氣氛:孤舟獨泊在雪溪之山,寒風掀打艙簾,燈焰閃爍,昏昏欲滅,主人公就在這樣氣氛里緘默坐著,獨自對著自己孤寂冷清身影。這幾句兼寫環境和心境,烘托回憶舊游時慘痛凄涼心緒。拍字和舞字用得貼切傳神,用簾和燈動態反襯主人公對閑影靜態,更增添清冷感覺
詞下片緊承上片結局句而起。一般作詞之法,過片要求筆斷意連,而這首詞過片卻是意不斷,筆也不斷,但讀來並不覺重復,意思上還是深轉一層,上片憶舊游是客觀交代心難留原因,回答何時鎖眉頭一句,而這里舊游舊游今何在則是作者內心獨白,是痛悼家破國亡喟嘆:舊游啊舊游,現在到哪裡尋找?做夢也難夢到,往日歡樂安定生活,隨著國破家亡已一去難返。花外樓、柳下舟是憶內容,這里不是具體寫景,而是用點染手法,融合月樓花榭、煙柳畫橋、楊柳吹風裊裊,嫩和無數青細小、閑盪木蘭舟,誤入雙鴛浦這樣一些意境,這和眼前對閑影、冷清清境界形成鮮明對比。寒水空流則讓人想起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詩句,寄慨國家興廢感慨。這兩句連用舊游舊游夢也夢也這樣疊字喟嘆語氣,表現作者翻騰思緒、惆悵心情。
漠漠黃雲,濕透水棉裘再次回到眼前環境描寫,還是寫景而兼寫情,下雪天空總是昏黃,作者把它比作濕透水棉,那樣濃厚,又那樣沉重,明是寫雲,實是寫愁。有人把此句中水作木,理解成作者踱到甲板上木棉裘被雪打濕,這就破壞詩意境
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都是總意思,總以為沒有人像我這樣愁,但今天晚上,有雪中梅花和我一樣發愁。作者似乎在雪梅身上找到知音,雪梅形象總是和高潔品質聯系在一起,宋亡以後,作者不為一官半職而屈節降敵,拒絕元王朝屢次徵召,甘心淡泊,孤高自守,雪梅形象不正是作者遺世獨立凄清精神世界
這首詞寫亡國移民漂泊身世凄涼,卻不墮入消沉,既有風拍小簾燈暈舞凄惻,又借白鷗、雪梅為我們刻畫一幅幽冷清寒意境,表現作者窮而不屈操守,寫景和寫情溶合無間,意蘊雋永幽深。
Ⅳ 電影《尋夢環游記》中有哪些不易發現的細節
亡靈世界人們的骷髏樣貌都處於他們死亡時的年紀。這背後的隱藏的現實讓人不寒而慄……
德庫拉斯演唱會上,亡靈觀眾人山人海、插科打諢、載歌載舞。死後的世界用喜劇的方式呈現出來,歡快愉悅的劇情下是一幕幕悲歡離合,在影片大團圓主題的中蘊藏著的是對生前遭遇不幸的逝者無盡的哀思……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哦!
Ⅳ 小花仙動畫里出現過多少花園
表示我也不知道太多,盡量發吧
一、新手花園【未絕版】
智慧國花園(女)
美麗國花園(女)
愛心國花園(女)
勇氣國花園(男)
二、勛章花園【未絕版】【需獲得146個勛章】
幻彩蘑菇花園(男/女)
三、花神之靈活動花園【已絕版】
桃源鄉花園
緋紅幻想鄉花園
花海尋夢花園
星辰沙漠晝/夜
四、活動花園【未絕版會標注】
浪漫櫻花花園
蒲公英花園
冰雪花園
迷光村花園
沙漠伊甸園
奇妙寶貝花園
華彩冰雪花園
微國家花園
夢境曇花花園
春暖花開花園
美仙節花園
雲端之上花園
薰衣草花園
星芒之境花園
古靈回憶花園
黯月彼岸花園
五、花精靈王活動花園【已絕版 】
冰霜雪莓家園
【也許還有,但是忘得差不多了。。。】
Ⅵ 有什麼花出現在電影里讓你印象深刻
彼岸花,它是讓我在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種花,因為往往它一出現,就預示著不祥的事情將要發生,比如死亡,它是死亡的使者,卻也美麗得讓人心折。
Ⅶ 鮮花轉單平台花娃怎麼樣
算是目前市面上比較正規的一個平台,只要是花店都可以注冊,然後在上面接單。老實講,訂單倒是挺多的,但花店也多,所以還是要靠手速的~
Ⅷ 戴望舒的《尋夢者》是一首詩還是詩集
是一首詩
尋夢者
戴望舒
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去求無價的珍寶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著金色的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後你逢到那金色的貝。
它有天上的雲雨聲,
它有海上的風濤聲,
它會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裡養九年,
把它在天水裡養九年,
然後,它在一個暗夜裡開綻了。
當你鬢發斑斑了的時候,
當你眼睛朦朧了的時候,
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
於是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
你的夢開出花來了,
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這首詩歌將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夢想抒寫到了極致。
起始句寫到:「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艷的花來的。」「開出花來」,已經寫出夢的美麗了,緊接著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嬌艷」一詞,就更顯出夢的絢麗,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充滿嚮往之情了。然後又總結夢的特點是「無價」、「珍寶」,這兩個詞讓讀者更體會到夢的可貴性、重要性。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尋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這兩句話意思上是遞進的,「大海里」已是難尋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難尋了,又加上「深藏」一詞,可見要尋找一個夢是多麼困難啊!所以尋找夢要付出巨大的艱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這個數字並非實指,只言歲月之久長;「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艱難了。即使找到了美夢又怎樣呢?要真正實現這個夢,還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愛護它:「在海水裡養九年」,「在天水裡養九年」,這樣才能在「一個暗夜裡開綻了」。在「暗夜裡」,可見夢的來臨又是不可預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夢終究會來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當我們用一生去追尋、守候一個夢時,夢啊,它又帶給我們多少的欣慰和滿足。「鬢發斑斑」、「眼睛朦朧」又如何!「桃色」是一種非常艷麗與神秘的色彩,「桃色的夢」讓人的心靈迷離盪漾,為之丟棄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如果在我們衰老時,如果有一個「開了花的夢」,有一個「開出嬌妍的花的夢」,那麼我們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無憾的了。
再讓我們看看詩人是怎樣寫這個美麗的夢的。
開篇寫夢的美麗、珍貴,用了「開出花來,開出嬌妍的花來」這樣的句子;結尾又用了這樣的句子,寫夢實現時的絢麗多姿。美麗的句子回環往復,久久縈繞在人的心裡,成為人們心中一個五彩斑斕的結,很難遺忘了。遞進的句子又很有層次地渲染了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開出花來,開出妖妍的花來」,像畫家在畫一幅妍麗的畫,潑灑色彩時一層層的塗上去,色彩便一層層的濃麗起來。「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這句話中,又給人一種縱深感,一層層地潛下去,越來越深。這樣簡潔、反復的句子造成了波浪狀的美感,讓人贊嘆。
色彩的運用使詩美不勝收。「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濤翻滾,波浪聲聲;「桃色的珠」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金色的貝」,絢麗奪目,令人珍愛;「鬢發斑斑」使人嘆息。「金色的貝」從「青色的大海」里湧起,非常富有神話色彩;「桃色的珠」映著「鬢發斑斑」,使人嘆息,同時有一種無限的幸福感升起。詩人如此用心的運用色彩,想見對美的追尋是非常刻意的。 用字的精練,產生豐厚的內涵。全詩兩百餘字,卻敘述了一個尋夢的過程。夢的美,尋夢的艱難,找到夢後的幸福感,已經非常完整、充分地表達出來了。四個「九」字的運用,淋漓盡致地渲染了尋夢的艱難。「它有天上的雲雨聲」,「雲雨聲」一詞寫出了夢的飄渺、多彩。「放在你的懷里,放在你的枕邊」,「放」是有聲音的,是輕輕的、柔柔的,好象生怕弄破了、弄疼了夢。細細推敲一個一個的美詞,深厚的意味就濃濃地湧上來了。 ——夢想是什麼?夢想是人心底最深處的一種渴望,它與生俱來,永不熄滅。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方向,是一支火炬,指引著人前進。努力追尋它,追尋的過程也是一種幸福。就像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在前方,追到他之前,必定有劇烈的心跳,這種甜蜜的感覺,一生難忘。追到夢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是一個幸運者,有多少的人一生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心靈中留下永久的傷痛;他又是一個努力者,在努力耕耘的時候,充實的生活使他的心靈充滿歡悅,整個人產生了一種美感。而能寫出《尋夢者》這樣詩歌的詩人,是能深深體會到夢的魅力的。對於他來說,捕捉、感受到人類心靈最深處的閃光點,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資料來源:http://hlchenky.blogdriver.com/hlchenky/1052767.html
《尋夢者》
讀本詩要抓住詩人的藝術構思:將現代人的"尋夢"思緒寄寓在一個"尋找金色的貝"的民間故事裡,一虛一實,巧妙交織為一體。--細讀全詩,體會詩人怎樣把他這一藝術構思轉化為外在的形式特點:將類似民歌的誇飾、復沓與意象朦朧的現代象徵手法,不露痕跡地結合一體;用親切的日常口語說話的調子,將復雜化、精微化的現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達出來。然後,反復吟誦全詩,體味流動其間的詩情與詩緒:既是明朗的(表現了追求理想的執著),又是迷惘、感傷的(表現追求中的疲倦與蒼老)。
<<尋夢者>> 大時代里個人命運的憂傷,奮斗者心靈的歷史,「華美而有法度」。
【參考書(篇)目】
孫玉石:《去尋找無價之寶吧--讀戴望舒的〈尋夢者〉》,收《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作者介紹
戴望舒(吳子敏)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出身於職員家庭。在杭州宗文中學求學時即喜愛文學,與杜衡、施蟄存一起切磋詩歌藝術、辦文藝刊物等。1923年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並於翌年就讀於該校法科。此時戴望舒在文學愛好上接近法國象徵派詩歌,如魏爾倫等人的作品,這對於以後他的詩歌創作起了重大影響。1926年春,開始在與施蟄存合編的《瓔璐》旬刊上發表詩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因參與革命宣傳工作被上海法租界當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避離上海,至江蘇松江。後到北京,結識馮雪峰、李霽野等人,並在《莽原》上發表詩作。1928年回上海,此後全力從事文學創作和編譯工作,開創了他詩歌創作的重要里程。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於1929年出版。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興起時,曾翻譯、介紹蘇聯的作品和論著。其中《唯物史觀的文學論》一書,為魯迅、馮雪峰合編的《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之一。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時,即為成員。但後來對某些文藝問題的看法與左翼作家有分歧。1932年《現代》月刊創刊,他在上面發表許多著、譯作。同年11月,赴法國,曾在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肄業、旁聽,並繼續從事著、譯活動。此時編定詩集《望舒草》(收《我的記憶》集內部分詩作及此後所發表的新作,並附《詩論零札》一文),於1933年8月出版。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從法國回國。1937年1月,詩創作合集《望舒詩稿》出版。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在上海「孤島」繼續著、譯,後於1938年5月赴香港。與許地山等人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任理事,後並在文協舉辦的文學講習所講課。在香港期間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國作家》等。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為日軍佔領。他未及撤退,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獄中數月,健康受很大損害。他在抗戰爆發後所作詩歌後收入《災難的歲月》(1948)。抗戰勝利後,回上海,在上海師范專科學校任教,並進行著、譯、研究等工作。1948年,因參加民主運動受國民黨政府通緝,再次去香港。1949年輾轉到達北平,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他被稱為是「一個決心為人民服務的有才能的抒情詩人」(胡喬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報》)。
戴望舒的創作發展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創作主要收在《我的記憶》集的《舊錦囊》《雨巷》兩輯內,這時詩作在藝術上保留著中國古典詩歌傳統及歐洲浪漫主義詩歌的痕跡,並明顯具有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倫等的影響。《雨巷》為此時期的代表作,詩作在對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敗後部分青年的壓抑心情,受到人們注意。當它在《小說月報》上發表時,葉聖陶贊許作者「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由此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第二階段的創作包括《我的記憶》集內《我的記憶》一輯、《望舒草》的全部以及《災難的歲月》集的前幾首。此時較多接受法國後期象徵派詩人耶麥、保爾·福爾等人的影響,經過創作實踐,也對詩歌藝術建立了自己的見地。詩集《望舒草》中的《詩論零札》反映了他此時對詩歌的理解。如認為「詩不能借重音樂,它應該去了音樂的成分」,即不同於他第一階段的創作,不同於魏爾蘭,而接近後期象徵派詩人的觀念;又如對待韻律和形式,他反對「削足適履」或「選擇鞋子」,而主張「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腳的鞋子」,即強調獨創。總之,這一階段詩歌數量較多,藝術上也較成熟,在他創作中最具代表意義,使他成為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指主要以《現代》月刊為中心進行創作活動並形成了相近的藝術傾向的一部分詩人)的代表,較早就在中國出現的象徵派詩歌創作從神秘難懂到此時的為人理解或欣賞,有他的重要勞績。但這兩個階段的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內容、思想情緒等都還有較明顯的局限。一些論者,包括他的友人,曾指出其作品中「消極」「狹窄」「幻滅」「陶醉」等因素。這既反映了在當時社會中一些有才智的青年的個人不幸、徘徊和憂郁,也顯現了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影響。第三階段的創作,指《災難的歲月》集里的大部分。抗戰開始後,他的詩歌從生活、情緒到藝術風格,都轉向積極明朗。1939年《元旦祝福》一詩祝福祖國和人民,渴望自由解放。1941年在日寇監獄中所作《獄中題壁》和稍後的《我用殘損的手掌》,表現了民族和個人的堅貞氣節,對祖國的解放區懷著深情。現在見到的最後一首詩《偶成》,對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呼喚著「生命的春天重到」「像花一樣重開」。這三個階段創作的發展,正反映了一個正直的、有高度文化教養的知識分子的真實而艱辛的生活道路。
作為一位有成就的詩人,戴望舒文藝實踐的領域是寬闊的。不僅創作詩歌,而且寫散文、論文等,研究、論述的范圍不僅有大量外國文學,而且包括中國古典小說、戲曲等。同時,還作了大量的翻譯介紹外國文學的工作。
(選自《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8年版)
Ⅸ 尋夢者 戴望舒 正文賞析 簡短
尋夢者
戴望舒
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去求無價的珍寶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著金色的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後你逢到那金色的貝。
它有天上的雲雨聲,
它有海上的風濤聲,
它會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裡養九年,
把它在天水裡養九年,
然後,它在一個暗夜裡開綻了。
當你鬢發斑斑了的時候,
當你眼睛朦朧了的時候,
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
於是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
你的夢開出花來了,
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賞析:
這首詩藝術構思的特點是:將現代人的「尋夢」思緒寄寓在一個「尋找金色的貝」的民間故事裡,一虛一實,巧妙地交織為一體。
《尋夢者》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形象寫照,也是一個群體精神與靈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麗的象徵意象唱出了美麗的尋夢者靈魂的歌,這支美麗的歌告訴了一個人生的真諦:任何美好理想的實現,任何事業成功的獲取,必須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艱苦代價;你的夢「開出嬌艷的花」來的時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詩人戴望舒採用象徵的方法來傳達他這一人生真諦的覺識。詩中的象徵本體是詩人自己,象徵喻體則是那「金色的貝」吐出的「桃色的珠」。詩人找到了這個理想的象徵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東西。
這首詩有一種抒情內蘊的氣勢。開頭與結尾,既是一個圓圈式的結構,又是情感向更高層次的展開。詩的重點放在尋求「無價的珍寶」的精神歷程,由金色的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貝的艱苦,由對金色的貝豐美與價值的贊頌,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艱苦生成,最後寫人生獲得無價的珍寶之後的快樂與幸福,象徵的喻體與被象徵本體交織融匯,水乳難分,詩人的感情也波瀾起伏,流動其間的詩情與詩緒,既是明朗的,表現了追求理想的執著,又是迷惘\感傷的,表現了追求中的疲倦與蒼老。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現代主義特徵
《尋夢者》非常富於民族色彩。詩人選擇了「金色的貝」與「桃色的珠」做為人生理想像征的載體,就深得傳統詩歌意象的啟迪。大海、金色的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這個數字本身等一連串的意象,都習見於古典詩歌之中,也與民族審美的心理積淀相契合。詩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這些色彩,來寫人生(大海)的深沉、獲得理想與價值的美麗,也容易引起民族心理的呼應。詩每節三行,節奏大體整飭,每節一二句或重復、或排比,三行中大體取aab的韻腳,甚至各句大部重復。讀起來,不僅有意象紛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諧而富於音樂美的聽覺境界的滿足。從詩的情與境,神與形的創造中,完全有理由說,《尋夢者》是擺脫了對西方象徵詩的陰影的典型的現代東方象徵詩。
Ⅹ 戴望舒的尋夢者全文
尋夢者
作者:戴望舒
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去求無價的珍寶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著金色的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後你逢到那金色的貝。
它有天上的雲雨聲,
它有海上的風濤聲,
它會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裡養九年,
把它在天水裡養九年,
然後,它在一個暗夜裡開綻了。
當你鬢發斑斑了的時候,
當你眼睛朦朧了的時候,
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
於是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
你的夢開出花來了,
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尋夢者》
這是戴望舒的一首抒情名篇,它以美麗的意象,展示了一個尋夢者的精神苦旅。「夢」在此詩中的具體形象為「金色的貝吐出的桃色的珠」。那深藏在青色的大海底里的珠貝,沐浴日月精華,聆聽天雨海風,非人間凡物。為了獲得這神秘美好之物,尋夢人須去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尋找的路途無比艱難和遙遠,可是那金色的光芒始終誘惑著尋夢人,直到將貝捧在手上。但這並非夢的終點,「路漫漫其修遠兮」,尋夢人還要繼續趕路,去將那「金色的貝」放在海水裡養九年,在天水裡養九年。執著地尋找,獲得後再精心地呵護,虔誠地滋養,終於在一個暗夜裡,它綻放了,金色的貝終於吐出了「桃色的珠」。當尋夢人淚眼朦朧中,終於看到這神奇瑰麗的夢之花綻放時,他已鬢發斑斑,疲憊衰老了。尋夢人或許因生命的衰老而辛酸落淚,更可能是因夢想的終於實現而含淚微笑,詩人所要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復雜的人生況味。
詩中的「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以及一連串的「九年」當然都不是實指,而是一種象徵,它隱喻著人生歷程中的種種磨難。而這樣一些意象,大多見於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用在這里,似乎加重了尋夢的傳奇色彩。尋夢人所經歷的似乎是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也似乎是一條浪漫的傳奇之路,整首詩描述的好象是一個現代的傳奇故事。
由於運用了意象、象徵和隱喻的表現手法,詩歌在呈現朦朧美的境界的同時,也表現出主題的豐富性和多義性。如「夢」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理解為神聖的愛情;也可以理解為某種美好的理想;甚至還可以理解為一種超越現實苦難的自由生命形態。尋夢人或許是為了心中至真至聖的愛情而浪跡天涯;或許是不滿於現實的頹敗而航行在理想的海洋中;再或者是在生命的苦難中尋求詩意的棲居之地,總之,此詩給了我們多重闡釋的空間。
還有,戴詩中抒情主人公常以第一人稱「我」的身份出現,而此詩則是以第二人稱「你」作為抒情主體,「你」其實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這一人稱的變化,使其表達的情感內容突破了詩人個我的局限而有一定的普遍性意義,也同樣拓寬了其表現空間。
《尋夢者》非常富於民族色彩。全詩接受西方象徵詩的影響,但在許多方面表現了詩人接受傳統詩歌的意蘊,尋找和構建中西詩歌藝術契合點的努力。
摘自孫玉石:《去尋求無價的珍寶吧——讀戴望舒的〈尋夢者〉》,孫玉石主編《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尋夢者》一詩,內容上寫尋夢者的心靈之路,尋夢者的歡悅辛酸,尋夢者的迷惘感傷。在表現技巧上將類似民歌的誇飾、復沓與意象朦朧的現代象徵手法,不露痕跡地結合一體。……作者運用親切的日常口語,將復雜化、精微化的現代人的感受極有法度地表達出來。……這首詩深刻而精妙地概括了20世紀中國民族奮斗的心靈歷史。
摘自龍泉明:《戴望舒:新詩的第二次整合——在對立統一中實現藝術秩序的新建構》,《中國新詩流變論》,第345、34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簡析戴望舒《尋夢者》的藝術構思。
戴望舒是30年代的現代表詩人,以《雨巷》而聞名。《尋夢者》、《雨巷》都表現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的情緒。可聯系專科的學習,聯系戴望舒的創作特色,朗誦他的《尋夢者》,探討其藝術構思。
①將現代人的「尋夢」思緒寄寓在一個「尋找金色的貝」的民間故事裡,一虛一實,巧妙交織為一體。
②詩人把他這一藝術構思轉化為外在的形式特點:將類似民歌的誇飾、復沓與意象朦朧的現代象徵手法,不露痕跡地結合一體;用親切的日常口語說話的調子,將復雜化、精微化的現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