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開伴唱
⑴ 學會感恩 鮮花感恩雨露用什麼伴奏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五(4)班的楊蔚然。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關愛,心懷感恩。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他們成長;蒼鷹感恩天空,因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挺拔;而我,感恩許許多多關愛我的人。
我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給予了我生命,讓我來這個絢麗的世界;是父母精心呵護,讓我健康成長。
我感恩我的老師,因為老師的啟蒙、關愛、鼓勵,為我打開通向知識的大門,讓我懂得人生的哲理,使我從一個無知的幼童成長為有理想有文化的少年。
我感恩我的班集體,他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是我生活的動力和快樂的源泉。
我感恩我的母校,因為在過去的五個春秋,母校給我們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我們的校長愛校如家,我們的老師敬業愛崗。為祖國培養下一代,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他們教書育人,為我們奉獻了青春,給他們自己增添的卻是絲絲白發……
我們每天都沐浴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愛,我們每天都享受著關愛的溫暖。關愛如帶來生機的春風,如滋潤萬物的春雨,帶給我們快樂與希望。
關愛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感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我將以我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同學們,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那麼關愛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麼感恩就是大海上的一盞明燈。被關愛是一種幸福的享受,關愛他人,感恩他人更是一種美好的品德。讓我們「學會關愛,心懷感恩」吧,那樣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⑵ 請教一個關於《黃河頌》問題~~~~~~~~
一、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後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二、問題研究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一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麼。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盪盪」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注意刻畫黃河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練習說明
一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詞。
這首歌詞以氣勢取勝。朗誦時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感情,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產生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正處於危機之中的悲壯情懷,就可以產生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誦讀。不宜過多過早對學生施加朗讀技巧的訓練指導。
二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歌詞內容。教師應注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深淺不同的層次。第一問是從表層設問,首先應該抓住「黃河的氣魄」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課文,感受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其次,應該注意到「從哪些方面」這一要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徵、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
第二問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三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體會詩歌的兩種美學風格——崇高與優美。但在教學實際中,不必過分在術語上糾纏,應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知來把握這兩類詩的特徵。
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詞屬於這類風格;上學期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則屬於委婉含蓄的詩。
教學建議
一、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可以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應該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學設計
1.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4.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5.課外作業
①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27年在中學時代即參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輟學,曾做過學徒、店員和小學教師。1936年抵達上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從事進步文藝活動。1935年8月創作《五月的鮮花》歌詞,以其深懷憂患與憤恨體現濃郁深沉的抒情氣息廣為傳唱。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二、我怎樣寫《黃河》 (冼星海)
《黃河》的創作,雖然是在一個物質條件很缺乏的延安產生,但它已經創立了現階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過去的救亡歌曲雖然發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廣大群眾的愛護,但不久又為群眾所唾棄。因此,「量」與「質」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間消滅或全失效用。
《黃河》的歌詞雖帶文雅一點,但不會傷害它的作風。它有偉大的氣魄,有技巧,有熱情和真實,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現階段的環境,指出「保衛黃河」的重要意義。它還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1.《黃河船夫曲》
你如果靜心去聽,你可發現一幅圖畫,像幾十個船夫劃船,畫面上充滿斗爭的力量。歌曲有兩種情緒是值得注意的:開首的緊張情緒,是船夫們渡黃河時和波濤掙扎的情形,他們唱「劃喲沖上前」,「烏雲遮滿天……」,「浪花打進船,夥伴哪!睜開眼!舵手啊!拉住腕!……拚命哪!莫膽寒!」「行船好比上火線,團結一心沖上前!」最後一段是比較輕快一點。在他們沒有渡過黃河以前,他們充滿愉快與光明。經過他們一陣大笑以後,情緒已達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氣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黃河頌》
是用頌歌的方法寫的,大都帶有奔放的熱情,高歌贊頌黃河之偉大、堅強。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
3.《黃河之水天上來》
是一首朗誦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詞的內容全由三弦表達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調伴奏方法。歐洲有一種歌詞與伴奏獨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爾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國歌曲用三弦來伴奏而表達歌詞的內容,又可獨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嘗試。三弦的調子里,除了黃河的波浪澎湃聲外,還有兩個調蘊藏著:一個是《滿江紅》,另一個是《義勇軍進行曲》。但只有一點,而沒用全曲(這是由於曲調組織的關系)。
4.《黃河對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調)寫的,最後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調配合起來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對唱和合唱。還有,過門比較輕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動作去幫助歌曲的傳達,更覺生動。
5.《黃水謠》
是齊唱的民謠式歌曲。音調比較簡單,帶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與普通一般只是頹廢不同,《黃水謠》裡面還充滿著希望和奮斗!
6.《黃河怨》
代表婦女被壓迫的聲音,被污辱的聲音。音調悲慘纏綿,是含著眼淚來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沒有這種感情,聽眾必然沒有同感的,而這應是值得注意的。
7.《保衛黃河》
是一首輪唱曲,從兩部起至四部輪唱。每一句開頭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樂觀地唱出。這是全用中國旋律寫的。到三部至四部輪唱時,內中有「龍格龍格龍」,是輪唱的伴唱,唱時要唱出風格才有趣。整個是非常有力和雄偉,一起一伏,變化無窮,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黃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裡面有二、三、四部不同聲部的組合。曲調是誠懇和雄厚,但充滿熱血和鼓勵,是《黃河》一個最重要的主調。最後兩句:「向著全中國受難的大眾,發出戰斗的警號!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們,發出戰斗的警號!」要不斷地唱三、四、五次,直至聽眾有了同感才轉到結尾。最好用軍號吹奏主調,用戰鼓伴奏,更可表現「黃河」的偉大。它的怒吼啟發著全世界的受難大眾和勞動的人們。
《黃河》的做法,在中國是第一次嘗試。希望愛護中國新音樂運動的群眾給我一個指導,使我得了鼓勵,更努力去創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三、《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來電話約稿,以《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為題,要我為《華語快報》撰文,以配合中國偉大作曲家冼星海的這部藝術作品在香港「黃河音樂節」隆重上演。圍繞這個題目,我早寫過回憶錄,要說的都說過了。而盛意難卻,雖是限題限時作文,也該再試試看。我要藉此機會,熱烈祝賀「黃河音樂節」取得豐碩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請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藉此表示謝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結識的時候,他已經大發宏願,要通過自己創造的音樂形象,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掙扎、奮斗,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勝利的確信。他把這一宏願灌注到他正在寫作的《民族交響樂》中。抗戰爆發了,這是全中國人民熱情奔放的時代,作家藝術家更處於熱情奔放的潮頭。他寫了很多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愛國歌曲,更希望通過聲樂藝術的長篇巨著以表現自己的宏願。這說明《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蘊蓄已久的內在要求。
回想起來,作曲家反映時代要求的宏願,也正是中國作家藝術家共同的心願,我也並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敵演劇第三隊的同志們一起,經常在大西北的黃河兩岸行軍。在敵後游擊根據地活動。中國雄奇的山川,游擊健兒們英勇的身姿,時刻強烈地感動著我,我在心頭醞釀著一個篇幅較大的朗誦詩《黃河吟》。稍後在延安治病寫詩時,接受星海和演劇三隊同志們的建議,改寫為《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現在可以補充的是,當時有兩個印象,強烈地直接激發了胸中蘊蓄的詩情。一個是渡過黃河險灘時船夫們駕駛方舟(確確實實是方舟)同驚濤駭浪搏鬥的情景,這已經在《黃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現和發揮了。當時,同舟共濟的鄔析零同志記錄下來的船夫號子,曾經是星海作曲時的重要參考。再一個是行經山西吉縣以北的壺口(虎口)看黃河激流墮入懸崖深淵形成尼亞加拉大瀑布式的壯美圖景。這是著名的「黃河冒煙」「陸地行舟」(船過此處要在陸上繞行一段)的地方。我被這大自然的奇觀驚呆了。我把當時的印象如實地寫進朗誦歌曲《黃河之水天上來》(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說「如實地寫」,因為確實「從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濃煙上升」,它確實「搖動了地殼,沖散了天上的烏雲」;這里描述的歷史上西北人民無盡的苦難,當時「黃河兩岸游擊兵團、野戰兵團,星羅棋布,穿插在敵人後面」的奇異場面,也都是真實的。《黃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這個第三首,被寫成一首朗誦歌曲,這在詞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嘗試。星海寫道:「中國歌曲用三弦來伴奏能表達歌詞的內容,而又可獨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嘗試。」(《我怎樣寫黃河大合唱》)我以為應當這樣嘗試發揮藝術的效果。
全國解放後,《黃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誦歌曲《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對此表示遺憾。朗誦歌曲表演時難度較大。他們怕處理不好,影響了整個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兩場演出,是由我帶病朗誦的,當時伴奏條件也比較簡朴。後來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業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氣呵成的完整演唱,並未因第三首難於處理砸了鍋。現在的專業團體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條件比過去強得多。我希望藝術家們克服困難,希望聽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現在還記得,1939年2月的一個晚上,延安交際處一個寬大窯洞里,抗戰演劇第三隊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農歷除夕。我應邀從二十里鋪的醫院趕來參加這個晚會。星海同志也應邀參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燈下,我站起來作了幾句說明,然後很帶感情地一氣朗誦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黃河》歌詞。同志們以期待的眼光聚精會神地諦聽著。掌聲剛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來,把歌詞抓在手裡,說:「我有把握寫好它!」接著是更熱烈的掌聲,雜以歡呼,祝賀這詩與音樂的心靈的契合。
《黃河大合唱》主要是音樂藝術的成就。歌詞為實現作曲家的宏願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痛惜天才的作曲家過早地離去!要是他活到今天——當然是80高齡了,聽到他的歌聲至今還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著炎黃子孫團結奮起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那該多好啊!要是他還活著,在他正常延續的後40年中間,他該寫出多少不朽的時代樂章啊!想到這里,越發感到我們損失之大!越發激勵年輕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彌補我們的重大損失,並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創造,為新中國增添新的光彩!
(原載1985年8月28日紐約《華語快報》)
四、《黃河》本事(光未然)
黃河以其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它贊頌著歌唱著。
在《黃河大合唱》中,展開了一幅壯大的幻想和現實的圖畫。
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
於是在高山之巔,出現了時代的歌手,他代表著祖國英勇的兒女,歌頌著黃河,並要學著他的榜樣,像他一樣偉大、堅強。
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著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他看見巨人醒來了,掀起他的怒濤,發出他的狂叫,響應著祖國滿山遍野的戰斗的歌聲。
黃河東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樂,一旦暴敵侵入,帶來了瘋狂的殺傷,妻離子散,一片凄涼。
兩個流亡的老鄉,在黃河邊上不期而遇,他們各自訴說著自己的命運,終於一同踏上了戰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個鄉村婦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獸的蹂躪,在一個凄風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黃河邊上,經過一陣悲慘的哭訴,便投身到滾滾的黃河波濤之中。
這時在河東,河北,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里,四面八方都捲起了復仇的巨浪,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正在為保衛黃河、保衛祖國而戰。
怒吼吧,黃河!向著全中國被壓迫的人民,向著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吧!——我們代表五萬萬人民為祖國的最後勝利而吶喊著。
⑶ 唱歌時怎樣換氣
關於歌唱呼吸及幾種吸氣方法 對於怎樣吸和怎麼呼,是一種根本不需要考慮的事情。人體的這種功能,從本質上、生理上來說,在歌唱時和在說話時是完全一樣的,但在運用上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差別。說話時人不需要考慮在什麼時間、什麼方法進行呼吸。氣息的進出量,只要它覺得合適可多可少,因為他有充分的機會去呼吸。他不必要把氣吸到什麼地方,也不必要把吸入的氣息固定在一個位置以支持一個特定的長度和強度的聲音上,換氣的速度也沒有限制。總之,是隨意和自由的。 歌唱的情況則不同。歌唱者要有意識地去吸氣,並保持把所吸入的氣息分配在要發出的一定數量的聲音上,而每個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長度、強度。唱一首歌曲時,歌唱者只能在休止的時候和歌詞、樂句等表情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換氣。總之,是有意識、有準備、有計劃的。 歌唱需要氣息,那是不是氣吸得越多越好呢?朋友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因為擔心氣不夠用,就吸進大量的空氣,結果還是覺得氣不夠用,而且唱起來覺得憋得難受。這是因為氣吸得過多過滿時,呼吸肌肉群用力過多,造成肌肉僵持的緣故,也就是說氣息吸得過多,會影響歌唱的正常進行。 那麼,吸入多少氣息才算合適呢?這是一個無法用數字來回答的問題,它只有通過歌唱者的感覺來「計算」。應該說,歌唱呼吸是一個興奮而又放鬆的循環過程。吸氣時,保持一種積極、放鬆的狀態,積極是指興奮向上,放鬆是指嘆氣向下的感覺。 這種積極、放鬆的狀態,首先要有正確的歌唱姿勢:適度抬起胸部,兩肩松垂、頸部放鬆、兩眼平視有神、面帶微笑(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微笑)。保持這種姿勢,通過下面幾種吸氣方法的學習,來體會正確的歌唱吸氣。
(1)嘆氣式吸氣: 大家知道,嘆氣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現象,它是放鬆的也是向下的。它有利於吸氣肌肉群的放鬆,以便更好的吸入氣息。具體做法是先嘆後吸,你心裡主要想著嘆氣,而不是吸氣。當氣息隨著「嘆」被排出後,也就是呼氣肌肉群的工作做完了,接著吸氣肌肉群就會立即開始工作——吸氣,這個循環是自動完成的。如果你腦子里想的是吸氣,就會使你的吸氣肌肉群總處於一種工作狀態,無法放鬆,氣息也就難以正常的被吸入。注意:嘆到那裡就吸到那裡,不要人為地做強制性的動作。唱的過程中要保持嘆氣的感覺,每個樂句都是如此,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環。
(2)聞花式吸氣: 聞花式吸氣方法容易使氣吸得深,而且沒有吸氣時的抽氣聲和多餘的動作,也較容易體會和掌握。聞花時,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別愉悅,辨別花香時又要求特別認真和用心,是一種既放鬆又興奮的感覺。具體吸氣時是:上身完全放鬆,腰圍很舒服地嚮往松開,隨即胸部也有舒張感,體內空間增大使氣息很自然地流進去。這樣的吸氣既松暢又適度,吸後人很興奮,胸有寬敞感。用這種吸氣的感覺來歌唱,氣息通暢,聲音圓潤。 聞花式可開口,也可閉口,閉口時嘴不能閉的太緊,太緊會影響進氣的速度和靈活性。單純練習吸氣時,可採用閉口吸氣。歌唱時最好自然張開嘴與鼻子同時吸氣為佳。不論是閉口還是開口與鼻子同時吸氣,最關鍵的是要體會氣息流入體內時的感覺。
(3)驚訝式吸氣 驚訝式吸氣,就是利用人在驚訝時,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達到快速吸氣的目的。這種吸氣既吸的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間完成收縮與放鬆的循環,能鍛煉呼吸器官的快速靈活性。這種吸氣也稱為「喘氣」。表現悲憤和激昂情緒效果較好。 以上三種吸氣方法的學習和掌握,一方面可以通過做一些單純性的練習,如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
⑷ 誰有我們是鮮花和叫賣小調的伴奏音樂合唱譜鋼琴伴奏譜
我昨天剛買了 在思源音樂工作室買的 你自己去公眾號問問客服吧
⑸ 誰有美麗的鮮花在開放伴奏,謝謝急用。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3%C0%C0%F6%B5%C4%CF%CA%BB%A8%D4%DA%BF%AA%B7%C5 希望可以幫到內你容.
⑹ 鮮花開D調簡譜伴奏
是需要這首歌的d調簡譜嘛
⑺ 古詩詞音樂伴奏(高分)
一輪圓月 探於花開的枝頭凝望
十月的纏綿 穿過千層蝶影花紅 零落一地芳香
臨江凝眸 月光撲滿一江柔情
一紙祝福盈盈 隨風飛舞
心兒雀躍了 文字也纏綿
舉杯邀月 卻醉了杯中美酒
一袖花香 哪堪醉了眸子 波光流轉
笛聲悠揚了 夜也左顧右盼
花容與淡月輕和 落霞盡染相思夢
你看 秋水橋邊
誰的裙裳在月光里翩翩 竟嬌滴了時光駐足留戀
把一席千年情緣
化為今夜的花好月圓
祝福在心尖彈奏 疊唱今夜的花好月圓
一輪月兒嗅了又嗅 思念淡淡 牽掛淡淡
彌散著幸福的味道
在中秋的夜晚 獨倚窗前 輕問
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
任一腔的波瀾起伏跌宕
望月 銀河迢迢 牛郎織女把手兒輕牽
這一生的繾綣 這一生的愛戀
隔了萬水千山 情卻纏綿
花好月圓夜 匆匆又匆匆
今年盼來年 一年又一年
朦朧痴情處 笑靨嫣然
一曲花好月圓夜 醺醉了有情人
一句問候 輾轉了長夜
隔了萬水千山 碎了的詩行暗香涌動
漂泊的心停泊在愛的港灣 翹首處 一輪明月天下昭然
⑻ 跪求兒歌: 報春,春雨沙沙,顛倒歌,鮮花開,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摘星星,搖籃曲,鋼琴左手怎麼伴奏
報春 1 35 35 春雨沙沙 1 5 3 5 顛倒歌 1 5 3 5 我就知道這三個。
⑼ 【武警男聲合唱團】南泥灣 原版伴奏伴奏+合唱譜
南泥灣(新音樂長征路)演唱:珊瑚(新音樂長征路) 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來唱一唱 唱一呀唱 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 好地呀方好地方來好風光 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 遍地是牛羊 當年的南泥灣 到處呀是荒山沒呀人煙 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如啊 今的南泥灣 與呀 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 是陝北的好江南 陝北的好江南 鮮花開滿山 開呀滿山 學習那南泥灣處處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又站崗來又生產 三五九旅是模範咱們走向前呀 鮮花送模範 Lyrics by/詞:賀敬之 Composed by/曲:馬可 Arranged by/編曲:王濤 Proced by/製作人:季忠平 Vocal Proced by/配唱製作人:Joe Chan E.Guitar by/電吉他:王濤 Recording Engineer by/錄音師:孟琦(Ptr Studio) Mixing Engineer by/混音師:王廣武(Ptr Studio) 演唱:珊瑚(新音樂長征路) Recording Studio by/錄音棚:PTR Studio普通人(Beijing) Mixing Studio by/混音棚: PTR Studio普通人(Bei jing) Mastring Engineer by/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王廣武(Beijing) Mastring Studio by/母帶後期處理錄音棚:PTR Studio普通人(Beijing)
⑽ 誰有<五月的鮮花>的伴奏帶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CE%E5%D4%C2%B5%C4%CF%CA%BB%A8&lm=-1
輸輸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