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井陘礦鮮花店
『壹』 河北省辛集市銀宇棉業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所轄區域,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市區白佛口文化遺址是目前全市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平原地區人類遺址,距今約6000—7000年;新樂古代遺址「伏羲台」證明了6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動於此地;戰國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歷史文化脈絡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繼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後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文化。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漢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道教復興並走向鼎盛的時期,恆、趙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國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絢麗篇章。趙州柏林寺,相傳創建於東漢,是河北較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莊隋唐文化中最為光輝的歷史成就是趙州安濟橋,它是世界公認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橋的鼻祖,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隋唐時期石家莊籍的文化名人有李吉甫;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金元時期石家莊建築藝術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陘蒼岩山福慶寺橋樓殿,橋與殿渾然一體,凌空飛架於千丈深澗之間,狀如飛虹,設計形式奇巧,建築雄偉險峻,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術和美學造詣。在藝術創作領域,著名的有上京毗盧寺壁畫。這些壁畫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古代壁畫的傳統技法,在構圖、線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此時的自然科學成果也非常豐碩。著名數學家、學者李冶在數學天元學術方面的研究,對中國的初等代數起到了奠基作用,標志著13世紀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 20世紀初期,平漢鐵路(今京廣鐵路)和正太鐵路(今石太鐵路)相繼修建,並在此交匯,石家莊就是伴隨著鐵路的興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1925年,這座城市始稱石家莊市(後曾改名為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市解放,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較大城市之一。同年12月26日, 石家莊更名為石家莊市。當時,全市人口19萬,有大小工廠27家,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左右。1948年5月-1949年3月間,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毛主席、黨中央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遷至石家莊市。1993年6月30日,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與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合並,成立了新的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改革開放給石家莊提供了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建成現代化大都市的機遇。石家莊以其環京津、環渤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優勢,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近幾年來,石家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形成了三橫、六縱、二環、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網路格局,一在批造型別致的現代化建築和居民生活小區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石家莊市區內,高樓林立,街道寬闊,「民心河」像玉帶一樣環城繞市,沿河20多個公園,像朵朵鮮花把這座城市裝點的無比美麗。偶然的機遇 歷史的選擇 石家莊成了中國惟一一個因鐵路而興的大城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 環渤海灣經濟區,距北京283公里。據有關史料分析,石家莊村創於明朝初年原是正定衛的軍屯和官莊。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廢除衛所軍屯制石家莊才成為隸屬正定府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莊,與當時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據清光緒《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20世紀初,石家莊村的面積還不足0.1平方公里,僅有200戶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投資興建的盧漢(京漢鐵路)鐵路修到了石家莊,並在石家莊設立了車站,因石家莊名氣不大,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叫振頭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鐵路)鐵路動工興建,為了減少費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橋,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振頭站。歷史的事變如萬花筒,讓世人應接不暇。由於偶然的因素,石家莊成了兩條鐵路的交匯點,而由此帶來了一個區域在世紀之初的重大變故,一個鄉野小村被隆隆的車輪托起,使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後取代保定,成為控燕京南門、扼冀晉咽喉、連齊魯中原的華北重鎮。 正太路起點南移,是石家莊由鄉村向城市化邁進的誘因,真正起基礎作用的因素,還是現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伴隨鐵路線的通車,一批近代工業相繼興辦,其中包括:在石家莊村東創建的正太總機廠(今石家莊車輛廠前身);大興紗廠即石家莊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井陘礦和正豐礦等。近代大工業的興起,帶動了中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1920年在鐵路以東建造石滄路場子,同時,平和軋棉公司、萬華肥皂公司等企業也在鐵路東興起。隨之,大批農村人口向石家莊集中。到1930年,僅產業工人就達1.6萬人,大大促進了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 20世紀初葉,石家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小村,那時的獲鹿就是通燕趙、連三晉的貨物集散地,素有「日進斗金的旱碼頭」之稱,但是,隨著正太鐵路的興建通車,日進斗金的旱碼頭逐漸東移,石家莊的商業、服務業日漸繁榮,逐漸取代了獲鹿的地位,成為向近代化城市邁進的又一重要因素。從鄉野小村到城鎮的跨越 這一決策的實施,導致了石家莊交通地位的變化,也成為新城市崛起的先導因素。光緒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10月)正太鐵路全線竣工通車,使石家莊村東一舉成為京漢鐵路與正太鐵路的交匯處。在當時公路交通十分落後的背景,鐵路交通在物資集散、商品流通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石家莊鐵路交通地位的迅速提高,誘發了工商業、服務業、金融業的全面興起,使石家莊的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到1925年僅鐵路以西的石家莊村街區面積已經達到1.8平方公里,開始形成了小城鎮的雛形,成為與獲鹿縣城、正定縣城規模相當的新興城鎮。這一時期 石家莊市廣安大街街景,正是中國近代城市建制醞釀創立的時期。在這種背景之下。當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令,批準直隸省屬11個城鎮自7月1日起實行市自治制,其中「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但是,由於石家莊村及周圍工商業人口還不足一萬,所以,獲鹿縣決定把鐵路以東的休門、栗村合並在內,使這個新市鎮的人口達33077人。經過多方協商,以石家莊與休門兩個村村名中各取一個字,稱為「石門市」。同年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指令第12713號,批准「將直隸省石家莊、休門(qiu men)兩市合並,更名為石門市,以符名實。」從當時民國政府的文件可以看出,「市」這個概念在使用中十分混亂,與小城鎮、市鎮有許多類似之處,根本不是建制市的一種標准概念,也不是一級行政區劃。所以,這時的「石門市」,與「獲鹿市」,「正定市」、「辛集市」等實行市自治制的城鎮一樣,不過是一種小城鎮的管理模式。1928年,中國開始將「市」作為一種行政建制。南京民國政府頒發了《普通市組織法大綱》和《特別市組織法大綱》,規定了設立普通市和特別市的條件,開創了中國市級建制的先河。而此前直隸省實施「市自治制」的11個所謂的「市」,顯然不符合建制市的條件,所以一律取消。雖然石門設市未成,但並未阻擋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大批農村人口向石門集中,或充實產業工人隊伍,或從事商業,服務業,或經營小作坊手工業。到1930年,石門產業工人總數已達16000多人。1933年7月,石門總工商戶約230餘家(包括銀行,錢庄、工商企業)。隨著交通地位的提高,電信、郵政事業也不斷發展。為適應日益發展的工商業,石門的社會管理機關也不斷增加,政法方面有石門地方法院,石門地方檢察院、石門特種公安局;稅務方面有石家莊統稅管理所、石門區稅務徵收專局、石門屠宰檢驗稅局,西南區礦產稅務局,河北第九區煙酒稽徵分局、獲鹿縣汕餅花籽牙稅徵收所等等。與此同時,駐石門的軍隊、憲兵及各類行政機關、軍政、商稅各界官員、隨員不斷擴充,人口不斷增長,到1937年6月石門總人口已達72100多人。從當時的城市規模和交通地位來看,石家莊已經取代了獲鹿城作為晉冀兩省之間物資集散地的地位,並且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步成為這一地區內交通、郵政、通訊中心。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軍佔領石門。他們十分看重石門的交通地位,採取一系列手段,把石門培植成他們長期侵佔華北的軍事基地。一方面大量增加兵力,拓展城市規模,強化城市的軍事地位。另一方面在這里扶植傀儡政權,1938年1月15日扶植設立了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給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地當沖要,居京漢路中樞,正大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薈萃,人口雖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秘字第1027號)》,批准石門設市。 1941年,石家莊至德州的鐵路建成通車,將京漢鐵路與津浦鐵路連接起來,使石家莊的交通經濟地位進一步提高。事實上,日偽時期的石門市,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地位已經遠遠高於正定城,而成為這一地區新興的中心城市。但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和抗日武裝力量堅持活動在正定、獲鹿等周圍各縣,不斷地對石門日偽政權進行打擊,所以,石門市只是一個侵略者控制下的軍事重鎮,在行政、區域管理、經濟輻射和文化影響等方面還不具備中心城市的屬性。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 石家莊市西美大廈放軍攻克石門,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屬於解放軍攻克的第一個城市)。同年12月26 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同時,華北人民政府在石家莊成立,標志著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確立。新中國成立後,石家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進一步提高,成為石家莊專區所在地,管轄正定,獲鹿等17個縣,從此,真正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從而徹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為石家莊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至石家莊。僅僅四十多年時間,市區人口從60萬急速擴張到240萬。到2009年,人口達到986萬人。 2011-08-27 10:40:22
『貳』 從石家莊到井陘礦務局怎麼走啊
所轄煤田位於河北省井陘縣境。東南距正太鐵路微水車站12公里,有支線通達地圖位置本數專據來源於屬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礦區,交通便利。煤質含硫低,可煉優質焦,曾聞名海外。
石家莊開車去的話走新華路一直向西。沿307國道一直可到井陘縣,到那一問就知道了。
坐車去的話,不知道你具體位置在哪,從火車站說起吧。坐314或9路公交車,到西王客運站下車,坐井石快客到井陘,一問便知道,或是坐到礦區的車都行。上車問司機也可以,很好找的。
希望能幫到你~
『叄』 井陘礦務局住房公積金提取到哪辦理
到銀行辦理。
住房公積金提取流程:
1、單位經辦人到銀行服務網點領購《住內房公積金提取申請容書》、現金(轉賬)支票;
2、職工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時,應當按照規定向單位提供有關證明材料,單位核實後填寫《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書》和現金(轉賬)支票,並加蓋預留印鑒,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在管理中心集中戶的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時,攜帶相關證明材料直接到管理中心業務大廳或區縣分中心管理部櫃台申請;
3、職工按照規定攜帶《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書》和相關證明材料到銀行服務網點(區縣分中心管理部)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
4、工作人員審核職工提供的資料合格後,為職工辦理提取審核,列印《受理回執》交職工確認,將《受理回執》的一聯和證明材料原件交給員工;
5、提取的住房公積金轉入職工本人住房公積金聯名卡儲蓄賬戶。
『肆』 八路軍在井陘煤礦取得哪些成果
黎明時分,八路軍指戰員殲滅了礦區的敵警備隊1部。第二天下午,第版3團官兵全殲守敵百餘人,解權放工人2300多人,佔領了主要礦井。在礦工的幫助下,八路軍指戰員炸毀了14台機器,10個鍋爐,5座鐵橋,3座風車,2座煙囪,以及電機房、火車站等礦區的一些重要設施。這次破襲,使日軍損失達1億日元,井陘煤礦半年內無法出煤。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參謀泉可畏翁回憶說:「所謂井徑煤即煉鐵用的粘結煤,當時是供給滿洲鞍山煉鐵廠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井陘3礦中,最重要的是新礦,所受破壞最大,至少半年以上不能出煤。」
『伍』 石家莊北國VR體驗館哪家好
美團搜「V咖潮玩」
『陸』 進攻井陘煤礦過程是什麼樣的
中央縱隊進攻井陘煤礦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
日軍占據井陘煤礦以後,一直把煤礦作為一個重回要守備據點。答為了掠奪中國的煤炭資源,日軍在新礦和舊礦周圍構築了近4米高的圍牆,圍牆上敷設電網,圍牆外還加設了鐵絲網,挖了壕溝。圍牆內,日軍在新礦、老礦、北山等不同角落設置了22個堡壘,以便監視全礦區。戰前,中央縱隊按照聶榮臻司令員的指示,派遣小分隊潛入礦區,同煤礦工人接上了關系。在工人們的掩護下,第3團的指戰員切斷了礦區電源,在暗夜中發起沖擊。
第120師部隊炮擊敵據點
『柒』 井陘礦務局的介紹
井陘煤礦創辦於1898年。井陘縣人張鳳起呈請縣署稟直隸總督批准,嗣後張鳳起同德人亨專內肯(C.von Henneken)訂立合辦屬契約,成立「井陘礦務公司」,資本各25萬兩。未幾,北洋大臣袁世凱將該礦收為官有,與亨內肯訂立官商合辦契約,設立「井陘礦務局」。
『捌』 石家莊市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冀0882Ag平山縣秋卜洞銀礦
冀0883Ag-Pb-Zn靈壽縣北營西溝銀鉛鋅多金屬礦
冀0884Au靈壽縣丑泥口及外圍金礦
冀0885Au靈壽縣范家溝金礦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冀0886Au靈壽縣錦利金礦
冀0887Au靈壽縣九嶺金礦
冀0888Au靈壽縣李家莊金礦
冀0889Au靈壽縣石湖九嶺金礦
冀0890Au靈壽縣石湖外圍西石門金礦
冀0891Au靈壽縣石牛溝金礦
冀0892Au靈壽縣土嶺金礦
冀0893Au靈壽縣西寺嶺金礦
冀0894Au靈壽縣寨溝口金礦
冀0895Au-Pb-Zn-Ag靈壽縣石湖金礦
冀0896Fe行唐縣蔣家峪-米家莊鐵礦
冀0897Fe行唐縣蘇家莊鐵礦
冀0898Fe井陘縣薛家莊鐵礦
冀0899Fe靈壽縣杜家溝鐵礦
冀0900Fe靈壽縣花木鐵礦
冀0901Fe靈壽縣魯柏山鐵礦
冀0902Fe靈壽縣漆油溝鐵礦
冀0903Fe靈壽縣山門口鐵礦
冀0904Fe靈壽縣申家莊鐵礦
冀0905Fe靈壽縣萬寺院鐵礦
冀0906Fe靈壽縣正峪鐵礦
冀0907Fe平山縣不開-南羅圈鐵礦
冀0908Fe平山縣城子溝鐵礦
冀0909Fe平山縣大橋鐵礦
冀0910Fe平山縣光錄山鐵礦
冀0911Fe平山縣蒿田鐵礦
冀0912Fe平山縣槐樹坪鐵礦
冀0913Fe平山縣會口鐵礦
冀0914Fe平山縣南段峪鐵礦
冀0915Fe平山縣泥里河鐵礦
冀0916Fe平山縣三家清鐵礦
冀0917Fe平山縣王家灣鐵礦
冀0918Fe平山縣下口鐵礦
冀0919Fe平山縣元坊鐵礦
冀0920Fe元氏縣黑水河釩鈦磁鐵礦
冀0921Fe元氏縣前仙鐵礦
冀0922Fe贊皇縣北水峪釩鈦鐵礦
冀0923Fe贊皇縣東溝鐵礦
冀0924Fe贊皇縣胡家莊鐵礦
冀0925Mn靈壽縣龍田溝錳礦
冀0926白雲岩(冶金用)井陘縣南障城冶金用白雲岩礦
冀0927白雲岩(冶金用)鹿泉區石井冶金用白雲岩礦
冀0928長石行唐縣寺北溝鉀長石礦
冀0929長石靈壽縣上水泉窪鉀長石礦
冀0930花崗岩(飾面用)靈壽縣道底傾大三花花崗石礦
冀0931花崗岩(飾面用)靈壽縣後斗嶺小三花花崗石礦
冀0932滑石建築用大理岩靈壽縣龍田溝滑石礦-大理岩礦
冀0933灰岩(電石用-熔劑用)井陘縣南張村狼窩電石灰岩礦
冀0934灰岩(電石用-制鹼用)井陘縣梁家-單家電石用灰岩礦
冀0935灰岩(電石用-制鹼用)井陘縣南張村電石用灰岩礦
冀0936灰岩(水泥用)井陘縣東白花水泥灰岩礦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冀0937灰岩(水泥用)井陘縣井陘礦賈庄水泥用石灰岩礦
冀0938灰岩(水泥用)井陘縣馬村東山水泥用石灰岩礦
冀0939灰岩(水泥用)井陘縣馬村水泥用石灰岩礦
冀0940灰岩(水泥用)井陘縣岩峰水泥灰岩礦
冀0941灰岩(水泥用)鹿泉區靶場水泥灰岩礦
冀0942灰岩(水泥用)鹿泉區城北水泥用石灰岩礦
冀0943灰岩(水泥用)鹿泉區東胡申水泥用石灰岩礦
冀0944灰岩(水泥用)鹿泉區東焦水泥用石灰岩礦
冀0945灰岩(水泥用)鹿泉區東焦西山水泥灰岩礦
冀0946灰岩(水泥用)鹿泉區封庄水泥用灰岩礦
冀0947灰岩(水泥用)鹿泉區黃岩西山水泥用灰岩礦
冀0948灰岩(水泥用)鹿泉區九里山水泥灰岩礦
冀0949灰岩(水泥用)鹿泉區王屋水泥用石灰岩礦
冀0950灰岩(水泥用)鹿泉區王屋西坡山水泥灰岩礦
冀0951灰岩(水泥用)鹿泉區五岔口水泥用灰岩礦
冀0952灰岩(水泥用)贊皇縣王家洞水泥用石灰岩礦
冀0953灰岩(制灰用)井陘縣南平望村豐和制灰用灰岩礦
冀0954輝綠岩(飾面用)靈壽縣瓦房台飾面用輝綠岩礦
冀0955角閃岩(飾面用)平山縣楊木橋龜板玉礦
冀0956磷井陘縣吳家窯磷礦
冀0957硫鐵礦井陘縣城關綿河灘硫鐵礦
冀0958煤白家窯煤礦
冀0959煤藁城區藁城煤礦
冀0960煤井陘縣井陘礦北正煤礦
冀0961煤井陘縣井陘礦蛤螞山煤礦
冀0962煤井陘縣井陘礦井陘一二煤礦
冀0963煤井陘縣井陘礦馬頭山煤礦
冀0964煤井陘縣井陘礦天戶峪煤礦
冀0965煤井陘縣井陘礦務局第三煤礦
冀0966煤井陘縣井陘礦西溝煤礦
冀0967煤井陘縣井陘礦翟水滋煤礦
冀0968煤井陘礦區井陘煤礦
冀0969煤井陘縣趙村鋪煤礦
冀0970煤元氏縣董堡煤礦
冀0971煤元氏縣聊村煤礦
冀0972煤元氏縣元北煤礦
冀0973耐火黏土-Al井陘縣高家莊鋁土礦
冀0974耐火黏土-Al井陘縣馬峪鋁土礦耐火黏土礦
冀0975耐火黏土-Al井陘縣南張村鋁土礦耐火黏土礦
冀0976耐火黏土-Al井陘縣山北鋁土礦耐火黏土礦
冀0977耐火黏土-Al井陘縣趙村鋪鋁土礦耐火黏土礦
冀0978耐火黏土-Al-硫鐵礦井陘縣南關鋁土礦耐火黏土礦
冀0979黏土(水泥配料用)井陘縣南平望水泥配料用黏土礦
冀0980砂岩(玻璃用)行唐縣南河玻璃用石英砂岩礦
冀0981砂岩(玻璃用)井陘縣水流溝玻璃用石英砂岩礦
冀0982砂岩(玻璃用)元氏縣郭北玻璃用砂岩礦
冀0983砂岩(玻璃用)贊皇縣五馬山玻璃用石英砂岩礦
冀0984砂岩(水泥配料用)鹿泉區牛山水泥用石英砂岩礦
冀0985砂岩(水泥配料用)贊皇縣王家洞水泥配料用砂岩礦
冀0986石棉井陘縣金柱村石棉礦
冀0987碎雲母行唐縣雙廟嶺碎雲母礦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冀0988碎雲母行唐縣蘇家莊碎雲母礦
冀0989碎雲母行唐縣蘇家莊王家莊碎雲母礦
冀0990碎雲母靈壽縣山門口碎雲母礦
冀0991陶粒頁岩鹿泉區嶺口陶粒頁岩礦
冀0992陶粒頁岩鹿泉區牛山陶粒(磚瓦用)頁岩礦
冀0993矽線石靈壽縣團泊口矽線石礦
冀0994矽線石平山縣羅圈矽線石礦
冀0995頁岩(磚瓦用)井陘縣南王莊制磚用紫色頁岩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