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借鮮花送上

借鮮花送上

發布時間: 2021-03-09 03:19:24

Ⅰ 借花獻佛是和典故

借花獻佛有典故

◎黃國媛

在佛本生故事中記載曾有一位名為善慧的婆羅門弟子,在參訪至蓮花城途中,聽說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說法,善慧於是想以鮮花來供養燃燈佛,但是國王已先一步將城中所有鮮花都收納齊集供養燃燈佛。

正當善慧尋遍全城也不得鮮花之際,在井邊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婢女,手中捧著插有七枝優 羅花的瓶子,善慧於是至心誠懇的求她將花賣給他去供佛,受到善慧誠心所感,婢女答應給他五朵,另外兩朵則托善慧幫她拿去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他未得聖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善慧為了得到花就答應了這個條件。

在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也為善慧授記,告訴他在無量劫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前身。

而在佛教各種供物中,花是最常被用來供奉也是最具意義的,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誠心、歡喜以花果時饈等物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更詳細的~~
從前有一菩薩,生於缽摩國,當時他是一位外道的修行者,名字叫儒童。儒童跟著老師學習天文,飽讀眾書,不管是聽到的、或見到的都能馬上融會貫通;個性又真實孝順,國人都非常嘉許他。

一天,老師對儒童說:你學道各方面都具備了,何不開始游歷他方去教化人呢?儒童回答:弟子宿生貧窮,沒有什麼可以報答老師,不敢離開;而母親又生重病無法醫療,只有靠行乞取葯物。老師說:你真是孝順啊!

儒童頂禮而退後,開始周遊近國,一天見到有五百位外道修行者,集合於講堂准備一高座。高座者一旦升坐,眾人便開始問難,凡是學問淵博,不被考倒的,就贈予他女人及銀錢五百。儒童看他們個個智慧淺薄,連問難都不太會問,便向大眾說:我也是修行人,可以加入你們的討論嗎?大眾答應後,儒童便升上高座,並對大眾的問難,都能對答如流,所說的道法深遠而廣泛。於是,大眾便異口同聲地說:您的道行高明,可以當我們大眾的老師了!

此時,儒童卻下座頂禮辭退。大眾又不約而同地說:您雖然智慧高人,卻是異國之人,恐怕不能接受我們國家的女人,全部換成金錢送給您好了。

儒童便回答:真正有修行的人,是看他的德行;而我所修的更是無欲之道,以道傳神,以德授聖,神聖相傳,綿延不朽,如此才是真正的繼承者。如果你們破壞修道的根本,將來便無後繼之人。儒童說完即行離開,在場的五百位修道人都感到羞恥。

原本被當做贈物的女人,此時開口說了話:那位清高的知識,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正仁君子啊!於是女人馬上撩起衣服,徒步四處找尋那位心目中的君子。一路來到了缽摩國,卻已經精疲力竭、腳足長瘡,便在路旁休息。

就在這個時後,缽摩國國王制勝,正在巡視國界,便見到了正在一旁休息、疲備不堪的女人,便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何在路邊?女人向制勝王報告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國王聽後便歡喜贊她的志趣,但卻也可憐她流異他鄉,便想認她做乾女,帶她一起回宮。

女人便說道:我們來自不同的姓氏,我怎麼可以白吃白住呢?如果國王您可以給我一份差事做,在下就可以跟著大王您回去。制勝王說:那麼,你就專門採花來給我裝飾好了。女人便恭敬從命的跟著大王一起到宮中,每天采名貴的花供大王使用。

其後,儒童回到了缽摩國,卻見到路人們不是在忙著填平路面、就是在打掃臟亂,疑惑的他便問路人:今日國家裡是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嗎?路人們歡喜地回答道:是啊!定光如來將來我國教化大眾,所以舉國上下無不歡欣。儒童聽了,便心生歡喜寂然入定,保持心凈無垢,知道了佛陀即將到來,於是向路前的採花女子,乞得了五朵鮮花。而此時全國上至國王、王後,下至什民百姓,大家也都排班在道路的兩邊,儒童更也取得小小一塊地方,親自排班恭迎佛的到來。

突然,有一喊道:「前方有一條小溪,水流湍急,土石正流得不停呢!」儒童說道:「我若以神通力,一下子就可填平,但是,大眾要知道,真正的供養應該身體力行、親自去作,才是最殊勝的供養。」便發心不始用神通力,而親自搬石運土填平溪流。

就在大眾齊心協力地填土時,佛陀到了,而眼前的地有一些卻還沒有填平!眼見路面潮濕,儒童便解下身上的鹿皮衣蓋在濕地上,並用五朵花鮮撒在佛身上供養佛,花絮飄落在空中,佛陀便告訴他:「後九十一劫,你當成佛,號為能仁如來,所住世界顛倒,父子互相仇恨,國王不勤政不愛民,你得在那裡濟拔眾生,到時候得度者將難以算計。」

儒童聽了心生歡喜,跳躍虛空,離地七仞再從空中而下,用自己的頭發鋪地,讓世尊踏過。

世尊經過之後,便告訴諸比丘:「我並沒有踏過的這塊土,因為它是授記之處,至尊無上,只要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應該在此處建造寶剎,其中功德同於授記。」此時,諸天人也都齊聲贊同說道:「我們一定會在此地蓋寶剎。」當時,就有一位長者之子,叫做賢乾,馬上就以一根木柴,插在地上說道:「我已蓋了寶剎!」諸天人便歡喜贊言:「雖是凡夫平民之子,卻有著聖人之智慧啊!」賢乾於是取出寶物,就地建蓋寶剎,頂禮說道:「今天承佛陀教化,在此立寶剎,會有什麼樣的福德呢?」世尊便慈悲地說:「當儒童成佛時,你就會被授記了。」

此時,佛陀便告訴鶖鷺子:「儒童就是我的前身,而賣花女則是現在的俱夷,長者子賢乾即是座中的非羅夷。」非羅夷一聽,立刻頂禮佛足,佛便為他授記:「後當成佛,名為快見。」

佛說此經已,諸四眾弟子,天人龍鬼,無不歡喜,頂禮佛足。

Ⅱ 借花獻佛是代表什麼意思

借花獻抄佛,意思是用別人的花進獻給佛菩薩,後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在佛本生故事中記載曾有一位名為善慧的婆羅門弟子,在參訪至蓮花城途中,聽說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說法,善慧於是想以鮮花來供養燃燈佛,但是國王已先一步將城中所有鮮花都收納齊集供養燃燈佛。
正當善慧尋遍全城也不得鮮花之際,在井邊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婢女,手中捧著插有七枝優 羅花的瓶子,善慧於是至心誠懇的求她將花賣給他去供佛,受到善慧誠心所感,婢女答應給他五朵,另外兩朵則托善慧幫她拿去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他未得聖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善慧為了得到花就答應了這個條件。
在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也為善慧授記,告訴他在無量劫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前身。
在佛教各種供物中,花是最常被用來供奉也是最具意義的,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誠心、歡喜以花果時饈等物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Ⅲ 借花獻佛的花和佛分別是什麼意思啊O_o

「花」指送的東西,「佛」指接受禮物的人。 這句話一般是對受禮方說的,那麼「佛」就是「你」啰。

Ⅳ 借花獻佛是成語

是成語。用別人的花進獻給菩薩,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Ⅳ 如果把別人送的東西給了另外的人,請問是什麼意思借花獻佛嗎還是什麼

借花獻佛

開放分類:佛教、成語、典故、詞彙借花獻佛(jièhuāxiànfó)解釋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出處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既然哥哥有酒,我們借花獻佛,與哥哥上壽咱。」《過去現在因果經》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示例清·劉鄂《老殘游記》第六回:「今兒有人送來極新鮮的山雞,燙了吃,很好的,我就~了。」

典故:從前有一個小鎮,鬧蝗蟲鬧得很厲害,所以,不管種什麼植物都長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獸下山吃雞鴨,讓鎮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釋迦牟尼佛特地從天上降臨人間,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蟲,也馴服了猛獸。鎮上的人十分感謝佛祖,其中有一位窮人特地為佛祖獻上一束鮮花。當釋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渾身臟兮兮的,卻捧著一束美麗的鮮花,忍不住就說:「你家需要我幫忙嗎?」獻花人說:「佛啊,我不敢欺騙您,我家裡是很窮沒錯,就連這束花都是我去借來的,可是,這是我一片誠心,所以,請您一定要收下。」釋迦牟尼十分感動,便讓鎮上所有的窮人都擺脫了貧窮,從此大家過著幸福的日子。

在佛本生故事中記載曾有一位名為善慧的婆羅門弟子,在參訪至蓮花城途中,聽說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說法,善慧於是想以鮮花來供養燃燈佛,但是國王已先一步將城中所有鮮花都收納齊集供養燃燈佛。正當善慧尋遍全城也不得鮮花之際,在井邊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婢女,手中捧著插有七枝優羅花的瓶子,善慧於是至心誠懇的求她將花賣給他去供佛,受到善慧誠心所感,婢女答應給他五朵,另外兩朵則托善慧幫她拿去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他未得聖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善慧為了得到花就答應了這個條件。在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也為善慧授記,告訴他在無量劫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前身。而在佛教各種供物中,花是最常被用來供奉也是最具意義的,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誠心、歡喜以花果時饈等物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更詳細的~~

從前有一菩薩,生於缽摩國,當時他是一位外道的修行者,名字叫儒童。儒童跟著老師學習天文,飽讀眾書,不管是聽到的、或見到的都能馬上融會貫通;個性又真實孝順,國人都非常嘉許他。一天,老師對儒童說:你學道各方面都具備了,何不開始游歷他方去教化人呢?儒童回答:弟子宿生貧窮,沒有什麼可以報答老師,不敢離開;而母親又生重病無法醫療,只有靠行乞取葯物。老師說:你真是孝順啊!儒童頂禮而退後,開始周遊近國,一天見到有五百位外道修行者,集合於講堂准備一高座。高座者一旦升坐,眾人便開始問難,凡是學問淵博,不被考倒的,就贈予他女人及銀錢五百。儒童看他們個個智慧淺薄,連問難都不太會問,便向大眾說:我也是修行人,可以加入你們的討論嗎?大眾答應後,儒童便升上高座,並對大眾的問難,都能對答如流,所說的道法深遠而廣泛。於是,大眾便異口同聲地說:您的道行高明,可以當我們大眾的老師了!此時,儒童卻下座頂禮辭退。大眾又不約而同地說:您雖然智慧高人,卻是異國之人,恐怕不能接受我們國家的女人,全部換成金錢送給您好了。儒童便回答:真正有修行的人,是看他的德行;而我所修的更是無欲之道,以道傳神,以德授聖,神聖相傳,綿延不朽,如此才是真正的繼承者。如果你們破壞修道的根本,將來便無後繼之人。儒童說完即行離開,在場的五百位修道人都感到羞恥。原本被當做贈物的女人,此時開口說了話:那位清高的知識,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正仁君子啊!於是女人馬上撩起衣服,徒步四處找尋那位心目中的君子。一路來到了缽摩國,卻已經精疲力竭、腳足長瘡,便在路旁休息。就在這個時後,缽摩國國王制勝,正在巡視國界,便見到了正在一旁休息、疲憊不堪的女人,便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何在路邊?女人向制勝王報告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國王聽後便歡喜贊她的志趣,但卻也可憐她流異他鄉,便想認她做乾女,帶她一起回宮。女人便說道:我們來自不同的姓氏,我怎麼可以白吃白住呢?如果國王您可以給我一份差事做,在下就可以跟著大王您回去。制勝王說:那麼,你就專門採花來給我裝飾好了。女人便恭敬從命的跟著大王一起到宮中,每天采名貴的花供大王使用。其後,儒童回到了缽摩國,卻見到路人們不是在忙著填平路面、就是在打掃臟亂,疑惑的他便問路人:今日國家裡是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嗎?路人們歡喜地回答道:是啊!定光如來將來我國教化大眾,所以舉國上下無不歡欣。儒童聽了,便心生歡喜寂然入定,保持心凈無垢,知道了佛陀即將到來,於是向路前的採花女子,乞得了五朵鮮花。而此時全國上至國王、王後,下至什民百姓,大家也都排班在道路的兩邊,儒童更也取得小小一塊地方,親自排班恭迎佛的到來。突然,有一喊道:「前方有一條小溪,水流湍急,土石正流得不停呢!」儒童說道:「我若以神通力,一下子就可填平,但是,大眾要知道,真正的供養應該身體力行、親自去作,才是最殊勝的供養。」便發心不始用神通力,而親自搬石運土填平溪流。就在大眾齊心協力地填土時,佛陀到了,而眼前的地有一些卻還沒有填平!眼見路面潮濕,儒童便解下身上的鹿皮衣蓋在濕地上,並用五朵花鮮撒在佛身上供養佛,花絮飄落在空中,佛陀便告訴他:「後九十一劫,你當成佛,號為能仁如來,所住世界顛倒,父子互相仇恨,國王不勤政不愛民,你得在那裡濟拔眾生,到時候得度者將難以算計。」儒童聽了心生歡喜,跳躍虛空,離地七仞再從空中而下,用自己的頭發鋪地,讓世尊踏過。世尊經過之後,便告訴諸比丘:「我並沒有踏過的這塊土,因為它是授記之處,至尊無上,只要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應該在此處建造寶剎,其中功德同於授記。」此時,諸天人也都齊聲贊同說道:「我們一定會在此地蓋寶剎。」當時,就有一位長者之子,叫做賢乾,馬上就以一根木柴,插在地上說道:「我已蓋了寶剎!」諸天人便歡喜贊言:「雖是凡夫平民之子,卻有著聖人之智慧啊!」賢乾於是取出寶物,就地建蓋寶剎,頂禮說道:「今天承佛陀教化,在此立寶剎,會有什麼樣的福德呢?」世尊便慈悲地說:「當儒童成佛時,你就會被授記了。」此時,佛陀便告訴鶖鷺子:「儒童就是我的前身,而賣花女則是現在的俱夷,長者子賢乾即是座中的非羅夷。」非羅夷一聽,立刻頂禮佛足,佛便為他授記:「後當成佛,名為快見。」佛說此經已,諸四眾弟子,天人龍鬼,無不歡喜,頂禮佛足。

Ⅵ 借花獻佛,花是什麼意思,佛,是什麼意思

借花獻佛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用別人的花進獻給菩薩,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回
關於「借花獻佛」的故答事之一:從前有一個小鎮,鬧蝗蟲鬧得很厲害,所以,不管種什麼植物都長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獸下山吃雞鴨,讓鎮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釋迦牟尼佛特地從天上降臨人間,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蟲,也馴服了猛獸。
鎮上的人十分感謝佛祖,其中有一位窮人特地為佛祖獻上一束鮮花。當釋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渾身臟兮兮的,卻捧著一束美麗的鮮花,忍不住就說:「你家需要我幫忙嗎?」獻花人說:「佛啊,我不敢欺騙您,我家裡是很窮沒錯,就連這束花都是我去借來的,可是,這是我一片誠心,所以,請您一定要收下。」釋迦牟尼十分感動,便讓鎮上所有的窮人都擺脫了貧窮,從此大家過著幸福的日子。
這里的「花」沒有指明什麼花,「佛」是指佛主釋迦摩尼。

Ⅶ 借佛獻花是什麼意思

是 借花獻佛 吧 親 , 意思就是 借用別的東西或者成果來獲取另外人的好感和肯定。 _________我是活雷鋒,為人民服務!親的好評是我前進的動力!

Ⅷ 借花獻佛的花和佛是什麼意思

1、花,引申為禮物;佛,代指收禮物的人。

2、借花獻佛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用別人的花進獻給菩薩,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示例:李總,今天在老王的家裡喝酒,我就借花獻佛,先敬您一杯了。

(8)借鮮花送上擴展閱讀:

1、出處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既然哥哥有酒,我們借花獻佛,與哥哥上壽咱。」

《過去現在因果經》:「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

2、典故

從前有一個小鎮,鬧蝗蟲鬧得很厲害,不管種什麼植物都長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獸下山吃雞鴨,讓鎮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釋迦牟尼佛特地從天上降臨人間,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蟲,也馴服了猛獸。

鎮上的人十分感謝佛祖,其中有一位窮人特地為佛祖獻上一束鮮花。當釋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衣著破爛,渾身臟兮兮的,卻捧著一束美麗的鮮花,忍不住就說:「你家需要我幫忙嗎?」獻花人說:「佛啊,我不敢欺騙您,我家裡是很窮沒錯,就連這束花都是我去借來的,可是,這是我一片誠心,所以,請您一定要收下。」

釋迦牟尼十分感動,便讓鎮上所有的窮人都擺脫了貧窮,從此大家過著幸福的日子。

3、近義詞:順水人情

意思是利用機會順便給人的好處。也指不費力的人情。

4、反義詞:真心實意

指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參考資料:網路-借花獻佛

參考資料:網路-順水人情

參考資料:網路-真心實意

熱點內容
wow2015情人節 發布:2025-07-05 04:10:04 瀏覽:916
合家歡蘭花 發布:2025-07-05 04:03:18 瀏覽:444
干玫瑰花瓣泡澡的功效 發布:2025-07-05 03:56:14 瀏覽:381
盆栽葵花 發布:2025-07-05 03:49:23 瀏覽:728
七夕割韭菜 發布:2025-07-05 03:26:08 瀏覽:405
新加坡貴族花藝學院 發布:2025-07-05 03:14:46 瀏覽:108
牡丹圖落款 發布:2025-07-05 03:02:18 瀏覽:967
傑克玫瑰手杖七夕要返場啦 發布:2025-07-05 02:52:27 瀏覽:216
遼瓷圖案花卉 發布:2025-07-05 02:52:27 瀏覽:437
畫荷花兒童畫 發布:2025-07-05 02:50:09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