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0花店
『壹』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是我國哪個地方
杏花村位於池州市城西,古時曾有「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佳境記載,是全國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春遊池州杏花村時,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也由此名揚千古。古時的杏花村,村內茅屋酒簾,亭台樓榭,十里杏花、燦若紅霞,是歷代仕宦文人賞花沽酒之地。
杏花村1987年被列為安徽省首批省級風景區。 杏花村古井文化園位於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處,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遺址基礎上建成的新的旅遊景點。園區佔地面積約13520平方米,主景區由黃公井院、釀酒坊、杏花亭、村志館、煥園等組成。園區風格樸素、典雅,園內廣植花草、杏樹成林、溪流縱橫,仿唐建築錯落有致,古戲台文藝演出、精彩紛呈,淡淡的酒香不時迎面撲來,是現代遊人憑吊懷古、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酒都杏花村,位於山西省汾陽市城北的太汾公路北側,有青銀高速公路過境,以汾酒聞名天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這里的杏花村酒已聞名國內。而且,歷代的杏花村都以釀酒、酒文化聞名。盛唐時,這里以「杏花村裡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成為酒文化的古都。歷史上,我國著名文人、學者李白、桂甫、二牧、宋延清、顧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賦詩贊譽。李自成進北京路經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盡善盡美」的題匾,杏花村曾一度更名「盡善村」。
如今杏花村,廠景如畫,酒如泉涌。名酒汾酒、竹葉青、白玉汾、玫瑰汾、北特加都已打入國內外市場,成為酒中佳品。杏花村酒廠正經歷著它的最為繁榮的時期。 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據古碑文記載,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釀酒,馥郁芬芳,為汾酒和竹葉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釀酒始於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歷代文人墨客,題詩刻碑,盛贊佳釀.神化傳說中的「醉仙居」酒店,最為人樂道。有謂仙翁老道,衣著襤褸,三次飲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變古井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陽,自然環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來,汾陽市政府為擴大杏花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為使名特酒(汾酒、竹葉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於四業(服務業、餐飲業、娛樂業、旅遊業)建設,成效顯著。擁有全國唯一一座獨立的汾酒博物館,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書畫作品3000餘幅,並興建了「酒都碑廊」。現在,酒都杏花村氣候宜人,環境舒適,正期盼客人的光臨。
麻城市岐亭鎮杏花村
據專家學者考證,即晚唐詩人杜牧《清明》詩中所寫的杏花村。
這是一座文化名村,風景幽美,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誘人。隨著歷代文人的吟詠,早已聞名遐邇。北宋蘇軾貶謫黃州路經此處,意外地見到了隱居於此的友人陳季常。從此,他三次來杏花村飲灑賦詩,尤其是他撰寫的《方山子傳》,將此處記入其中,膾炙人口,流傳千古。明清詩人也多有詩賦。清乾隆皇帝曾御賜巨匾「杏花古剎」於村廟。
杏花村處在106國道和京廣—京九漢麻聯絡線旁,民風淳樸,好客多禮,村民住房仍保持著古代建築的風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晚唐著名詩人枚特寫的七絕《清明》,膾炙人口,歷來受人稱道。但詩中的「杏花村」卻眾說紛紜,或雲在山西的汾陽,或雲在安徽的貴池。其實,這「杏花村」卻是在齊安(湖北黃州)的麻城縣古鎮歧亭之旁。
歧亭處於洛陽至黃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來的古城,據光緒三年編輯的《麻城縣志》載,這里於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縣,梁置歧亭縣(為十八蠻縣之一),「古赤這後為歧亭,在光黃之交,為守淮重鎮。」還載《唐書地理志》雲:「麻城屬黃州齊安州。」又《讀史方輿紀要》雲:「歧亭在縣西七十里,齊梁間為歧亭縣,變是蠻縣之一,今為歧亭鎮。明嘉靖中初高郡丞於此。」《黃州府志》載:「武德三年,以縣置亭州。又析置陽城縣。八年州廢,歸陽城縣。元和三年(按:應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歸入黃岡。建中三年(按:應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復置。宋因之。元屬黃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黃安縣治。」由此可見,古鎮歧亭歷來是政治、經濟、文化比較集中的地方。現在,仍扼守漢麻公路,處於麻城、新洲(原屬黃岡)、黃陂、紅安四縣交界處。《黃州府志》還載:「杏花村在歧亭鎮北五里處,因是交通要道,杜牧過此賦詩,是很自然的事情。
杜牧是否到過這里呢?有詩有證。請看《題木蘭廟》:「彎弓片戰作男兒,夢里曾強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指雲堆上祝明妃。」這是杜牧任黃州刺史時登木蘭山(當時屬齊安郡,今為武漢黃陂縣)為木蘭廟所題的詩。杜牧從黃州到木蘭山,必定此過杏花會。杜牧清明而遇雨,想借酒消憂解乏,正是這里,宋代蘇軾謫遷黃州,也曾路過這里,與隱居在杏花村的舊友陳季常邂逅。
杏花村是有「酒家」的,這里流傳的民諺雲:「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頭有美酒,店裡有美人。」據《麻城縣志前編》(卷之三)載,這里的酒是與眾不同的「水酒」(又名「黃酒」)「純以糯米釀者,其曲內無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凈余滓,入瓷瓮固封貯之,經年色黃,味尤美。」這種醇酒方法流傳至今,是麻城特有美酒。據《復齋漫錄》記載,就在杜牧到杏花村之後的二三年左右,宋代詞人謝無逸也路過里,並於杏花村驛避上題《江城子》一首:「杏花村裡酒旗風,煙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橫,楊柳陰濃……」這與「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景色,是何其相似啊!
『貳』 "杏花村"在哪
多年來,人么對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千古傳誦的七絕《清明》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一直莫衷一是。
全國至少有19個杏花村,其中最為著名的6個:
1.山東水泊梁山黑風口東南崖下的「杏花村」,著名的王林酒家素有「杏花飛霞」的美稱。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問祖堂石窟,也在這杏花村上。
2.山西汾陽縣城北15公里處的杏花村,該村盛產的「汾酒」譽滿天下。
3.湖北麻城古鎮歧亭附近的杏花村,這里的杏花村酒店在古時非常聞名。有名謠可證:「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4.是江蘇徐州豐縣杏花村,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朱陳村嫁娶圖》詩雲:「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
5.南京城西部南隅新橋西信府河,鳳凰台一帶金陵杏花村。這里崗巒疊翠,綠水環繞,前臨大江,下靠秦淮,歷來為南京的風景名勝之地。
6.安徽貴池縣杏花村,在隋唐時就是產酒聖地,以「杏花大麴」譽滿江南。據傳,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常來這里飲酒。因此,有人認為,這里才是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從詩的內容來看,「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寫江南景色,與貴池天氣可謂完全相符;二是有志書記載,貴池地方誌上說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黃公酒壚」,並稱牧童遙指的就是這一家酒店。
『叄』 杏花村還是信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信花村就是剛上線不久的一個專注於大學生信用消費平台啊 總部就在武漢 目前在武漢很多高校都被熟知 在武漢小有一定的知名度啊
『肆』 牧童搖指杏花村,指的是哪裡的杏花村呢
有的說是詩人的虛構,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只需要說明指往那個杏花深處的村莊就了。有的卻認為是「實有其地」。大陸有好多個「杏花村」,堅持自己是正牌(即杜牧詩中所指)的,計有下列六處——— 一、在山東省水泊梁山黑風、南崖下的「杏花村」。據傳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問祖堂石窟」便在村上。還有「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常來此飲酒,素有「杏花飛霞」之稱。
二、在山西省汾陽縣城北三十里處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釀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馳名遠近,也靠名將郭子儀(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說因杜牧的詩,而吸引多數人的注意。
三、在湖北省麻城縣古鎮岐亭附近的「杏花村」。當地酒店非常有名。流傳有民謠:「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裡有美人。」杜牧被貶為黃州刺史時,常到此買酒澆愁。
四、在江蘇省徐州豐縣東二十里的「杏花村」。蘇東坡任徐州知府時,曾到此勸農,有詩句「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耕曾入杏花村。」(朱陳村在徐州豐縣),進一步傳說杜牧住在揚州很久,到過朱陳村。
五、在南京城西南陽鳳凰台一帶的金陵「杏花村」。地臨郊外,層巒疊翠,河水匝繞,下為秦淮。由於風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歡痛飲盤桓。《金陵歷代名勝志》載有「杜牧沽酒處",並附清人陳退庵詩雲:"江南春雨夢無痕,沽酒旗亭白下門,一自樊川題句後,至今人說杏花村。」
六、在安徽省貴池縣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為隋唐時產酒盛地,以「杏花大麴」(麴=麥曲)譽滿江南。《江南通志》記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門外里許,因唐杜牧詩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築杏花亭碑記〉也說:「自杜牧之清明詩後,村以杏花名。」
山西汾陽,常有人提及
這六處杏花村,雖然都可以和杜牧詩牽扯點關系,但如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只有一個,而非泛指栽有一些杏花的村落的話,當以山西省的汾陽縣、安徽省的貴池縣,比較有完整的史料佐證,又有遺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