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花溪區
『壹』 萬花溪的花兒們與萬花溪畔的花兒們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萬花溪的花兒們"范圍更廣,萬花溪是一條溪,但在這里可以引申為一個地方,這個叫做萬花溪的地方的花兒們.
"萬花溪畔的花兒們"只是指溪旁邊的的花兒.
『貳』 萬花溪繞著我們的村子,流著,流著。它是點蒼山的一條溪流。它的溪水裡,永遠漂載著好看的花瓣。溪水
1、示例:來和花朵說悄悄話源;花開季節的悄悄話;與花兒對話;萬花溪畔的悄悄話:花兒,請聽我說……(答案不唯一) 2、就花是紅色與山茶花對話。作者把山茶花當成嬌羞美麗的少女,把艷美的花朵跟燦爛的朝霞聯系在一起,以奇特的想像描寫,寄寓對山茶花的喜愛之情。(意對即可) 3、不一樣。「萬花溪畔的花朵們」是指地面上的各種花,因為「溪畔,已經開滿了鮮花」;而「萬花溪的花朵們」還包括落入溪水的花朵、花瓣,因為「溪水裡,永遠漂載著好看的花瓣」。(意對即可) 4、抒發了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意對即可) 5、「略」。(圍繞「蝴蝶」的形狀、色彩,或贊或問,以想像豐富者為佳。) |
『叄』 在萬花溪這篇短文中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一句
《萬花溪》中最精復彩的句子是:我想制,你們一定是大地媽媽的兒女,只有大地媽媽,才有這么多,這么美麗的兒女呀!
這一句是精彩的點睛之筆,有了這一句,文章主題得到升華,由看似單純寫花寫景,提升到歌頌祖國大地,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對養育了以鮮花為象徵的自然界美好事物的祖國大地的贊美之情。
(細加分析,文章前面以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雲南萬花溪旁生機勃勃的各色花朵。花朵們色彩繽紛,喜氣洋洋,縱情歡笑,打扮了飄香溢彩的溪流,妝點了美好的村莊,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令人喜愛,令人贊美。「我想,你們一定是大地媽媽的兒女,只有大地媽媽,才有這么多,這么美麗的兒女呀!」點明了美麗的鮮花是大地養育的,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是大地賜予的,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大地的情感。最後這一句,使主題升華,使文章由看似單純寫花寫景,提升到歌頌祖國大地,是精彩的點睛之筆。)
『肆』 貴州花溪導游詞幫幫忙啊
不好好的學習,就知道泡妞,
十里河灘明如鏡--花溪
花溪公園是貴陽市郊著名的景區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天然秀美。園內山環水繞,天然凝碧,竹樹繁茂,四季花香。裡面還有著名作家巴金當年與蕭珊新婚度蜜月時的住處,歷代文人和國家領導人留下許多詩詞題詠。陳毅元帥1959年游花溪時,就獸贊美道:"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生動逼真地把花溪公園的特點概括了出來。
花溪地區風景名勝很多,"四點一線"風景區,只是其中一部分,它包括花溪公園、花溪湖小三峽、鎮山民俗文化村以及天河潭景區,整個行程12千米左右。在一天之內可欣賞到不同景色,領略到不同風光。 花溪湖上小三峽的最大特色是清幽秀美。湖上碧波盪漾,水鳥飛鳴,兩岸峭壁高聳,造型各異。那裡的三峽--鬼斧峽,巨猿峽,半邊山,不但雄奇峻秀,而目纏繞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湖上泛舟,你可以體味"風過湖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趣。
鎮山民俗文化村的最大特色,在於民族風情和自然生態的古樸淳美。村寨內有布依族古樸凝重的石頭建築群落,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和民族歌舞,還有風味別致的農家飯,使你享受到在城市中難以得到的樂趣。
天河潭景區的最大特色,是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的奇幻優美。景區內不但山水相連,水中有洞,洞中有譚,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鈣華灘瀑布群和古老的水文化遺址。難怪遊客說它"兼具龍宮的特色、織金洞的風采和黃果樹瀑布群的韻律"。
以上四個景點像四顆明珠,被花溪河一線貫穿。是清澈碧綠的花溪河水,把天然秀美的花溪公園、清幽峻美的小三峽、古樸淳美的鎮山民俗文化村、奇幻優美的天河潭串連在一起,成為一條美麗的珍珠鏈。歡迎大家來這里採珠。
1.花溪公園 花溪公園位於貴陽市南郊,距市中心17千米,交通十分方便,每年來這里旅遊的人數都在百萬人以上。如果把貴陽市比喻成一位健美的姑娘,那麼花溪公園便是她秀發上的一朵鮮花。別處的公園,往往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花溪公園,則是"七分山水,三分打扮"。它把天然秀美的風姿與巧妙渾成的人工裝飾,結合得天衣無縫。花溪公園是"四點一線"風景游的第一站。
花溪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5℃左右。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潔凈,環境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來游。花溪區人口有31萬,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為10萬,多種文化成分在這里交融。公園附近,環布著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貴州省委黨校以及許多中小學校和科研機構,所以這里又是貴州省著名的文化社區。
也許有人會問,這里為什麼名叫"花溪"?是不是因為花間有水潺潺流,溪邊有花時時香呢?這也算一種解釋吧。其實,花溪原名"花仡佬"。為什麼叫"花仡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花溪在歷史上獸雜居著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仡佬族人特別喜歡著花衣,以族命名,所以這地方就叫"花仡佬"。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不是以族命名,而是以集市得名。花溪原來有個很大的苗族寨子,寨中苗族自稱"花苗",後來其他兄弟民族陸續遷到附近,人口增多,這里便出現了一個購銷兩旺的牛馬市場,人們就又把它叫做"牛場"。牛場在"花苗"語言中叫做"革略"。"革略"與"仡佬"發音相似,時間一久,便又叫做了"仡佬"。"仡佬"前面加上"花苗"的"花"字,所以就變成了"花仡佬"。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1638年曾在花溪旁邊經過,他在日記中寫道:"大溪自西南峽中來,至此東轉,抵東峰(今大將山)下,乃折北而去。有九拱巨石樑,南北架溪上,是為花仡佬橋……"可見,至少三百多年前,這一帶就叫做"花仡佬"了。
花溪風景區的開發,始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那時,當地士紳周奎父子,在這里依山建亭,堵水為潭,疊石為壩,廣植花木,一些文人雅土常在此處流連賞玩。1937年,當時的貴陽縣縣長劉劍魂覺得"花仡佬"其名不雅,經與地方人士共議,決定保留花仡佬的"花"字,加上溪水的"溪"字,所以便更名為"花溪"。劉劍魂當年在濟番橋(今花溪大橋)橋邊書寫刻石的"花溪"二字,現在已不能見到了,但他吟詠花溪的許多詩文,卻留了下來。比如,他贊美花溪是"水中華閣連瑤棟,雲里清溪繞翠巒。萬縷夕陽紅杏鬧,一笠春雨綠蓑寒"。這與陳毅元帥寫的"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正好前後映照。花溪公園雖然在解放前已粗具規模,引來過無數達官顯貴,文入學士,但是真正得到擴建、保護和發展,還是解放後的事。如今,公園面積已達55公頃,這里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勝地。
放鴿橋原名"放鶴橋"。20世紀30年代,劉劍魂就在詩中寫道:"倚天亭下雲歸壑,放鶴洲間月過橋。"當時只是小木橋,解放後才建成了水泥橋。據說在50年代,前蘇聯專家常在此處放鴿,所以又名為"放鴿橋"。橋下這些花草茂盛的小洲,統稱"芙蓉洲"。從花溪大橋到芙蓉洲,河水平緩,碧如翡翠,加上那岸邊的綠楊,那河畔的水草,那水上的奇石,那水中的樹影,既像一卷滿紙清新的畫,又像一組蒼翠欲滴的詩。 我們面前這幢小巧別致的建築物,是"憩園別墅"(原名"小憩",又名"東舍")。抗日戰爭時期,不少知名人土路經貴陽時,都來這里游覽過。這"小憩"便是巴金和他夫人蕭珊,1944年結婚度蜜月時小住過的地方。當年,這里還只是一個小小客棧,只能借宿,不供應飯食,巴金和蕭珊常常往返於"小憩"和花溪小鎮之間。就在這里,巴金寫下了他的著名小說《憩園》。書名來源,也許便與這里的地名有關。告別"憩園別墅",前面要過的跳墩叫"百步橋",它旁邊的那些小瀑布,叫"桃花灘瀑布"。這里水清如鏡,游魚、水草、砂石,歷歷可見。河水上游的那一段,兩岸桃林成陣,花開時燦如雲霞,花謝時落英續紛。那些瀑布水,宛如鄉女浣紗,瑩白如雷,輕柔似夢;那嘩啦啦的水聲,宛如荒紗女的歡笑。
麟山是公園的主峰,雖然只有54米高,但青石嶙峋,樹木蒼翠,好似一頭綠毛紛披的麒麟,翹首雲天,所以自古便有"雲卷青麟"的美稱。山半腰的那個小洞叫"飛雲岫",洞邊的亭子叫"飛雲亭"。河對面的那山,叫龜山,它位於公園中心處。與龜山隔水相望的,便是鳳山。這邊起伏蜿蜒的幾個小山崗,叫蛇山。麟、鳳、龜、蛇,四座山巒,小巧玲瓏,各有特色。
下山來到壩上橋,橋下激流飛瀉,拋珠濺玉。下游的那一灣碧潭,是人們劃槳泛舟和游泳的好去處。橋的這方,竹影輕搖,粉牆隱約,裡面是建築精巧的西舍。解放前,蔣介石、何應欽和一些國民黨的要人,普在那裡小住過或聚會過。解放後,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李先念、胡耀邦、董必武、***、李鵬、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先後在那裡下榻或游覽過。這一帶是花溪公園極富文採的一段,董必武副主席1959年就在游花溪詩中說道:"橋臨壩上行觀水,亭倚岩頭欲近仙。"
公園中心在龜山腳下。這里花木扶疏,碧草成茵,遊人常在此地品茶、下棋,鬧中取靜。請看這座棋亭和那塊詩碑,詩碑上刻著陳毅元帥當年題寫的詩句:"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費推敲;勸君讓他先一著,後發制人棋最高。"龜山背後還有"牡丹園"和"竹蓮池"等許多花圃園林。這些花圃園林,生長著數百種名花異卉,春天桃李爭艷,夏天蓮荷吐瑞,秋天菊桂飄香,冬天寒梅傲雪。好花引得彩蝶來。花溪的河邊,山上,還盛產彩蝶,品類達200多種,其中,不少屬於蝴蝶中的珍品。每逢陽春三月,花前樹下,草地竹叢,蝴蝶成雙成對,成群成片,給花溪山水又平添了另一番情趣。
花溪的山水這么美,有人說小鳥把它唱成了歌,蝴蝶把它描成了畫,遊客把它讀成了詩,相信花溪公園的美已留在了朋友的心中。
2.花溪湖"小三峽"
花溪湖"小三峽"是"四點一線"的第二站。未到"小三峽"之前,可先去平橋和黃金大道看看。這好比欣賞一部精美的音樂作品,應該先有序曲,聽過序曲再去欣賞小三峽,更能感受小三峽的清幽俊美。
平橋距花溪公園1千米,它在花溪河的上游。這里兩岸垂柳依依,綠樹婆娑,河水平緩得讓人看不出它在流淌,是游泳愛好者的樂園。岸邊岩壁上,那座掩映在碧樹叢中的樓房,名叫"碧雲窩"。碧雲窩里羨深居,日月悠悠掛柳絲。它和花溪賓館的其他建築物,都隱藏在花木深處,以前是接待國內外重要賓客的地方。
腳下的這條林陰道,叫做"黃金大道"。兩排法國梧桐盛夏時遮天蔽日,形成一條清涼的綠色通道,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勝地;秋天它又成了一個金色長廊,黃燦燦的落葉駕著秋風徐徐墜地,人踩在上 面,好像踩在席夢思上,柔軟而富於彈性。黃金大道與河流中央的那些小橋、亭閣、花洲、水草,構成一個靜溫而幽雅的世界,使你的腳步也情不自禁地變輕起來,生怕打擾了這種寧靜。這一帶,是情侶們常來尋夢、拾夢的地方,所以又被叫做"情人大道"。
攀上石梯來到花溪水庫,這里也是小三峽的起點。這塊地方,原來是狹長的河谷,20世紀50年代築起大壩,就成了現在的花溪湖。陳毅元帥也曾有詩記載:"圍寨水庫已峻工,蓮花山峰被削平;湖水碧綠三十里,夾岸桃花照眼明。"
大壩石邊的山峰上,樹叢里有座石營盤,那是一處古戰場的遺址。傳說那是三國時期南王孟獲部下留下的;也有人說,它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引兵攻打貴陽時留下的。據史書記載: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曾進入貴州,與本省的苗族起義軍、漢族號軍曾多次聯合攻打貴陽,盲逼貴陽南郊,有一次還占據了離這里很近的中曹司一帶。所以第二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還是難於斷言。貴州的這類歷史古跡很多,有興趣的朋友以後可以作些專門研究。
上船游湖,航程全長8千米,沿途要經過三個峽:鬼斧峽、巨猿峽、半邊山;直達民俗文化村--鎮山村,領略山的峻秀、湖的清幽、民族風情的淳厚。兩岸的那些山寨,多半是布依山寨。布依族的先民,來源於古代"百越"人中的一支,早在遠古,他們就從東南沿海陸續向內地遷來。正因為從沿海遷來,所以布依族多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而且他們善於就地取材,房屋也多由石頭建成。布依族的服飾多為青色、藍色和白色,潔凈淡雅,樸素大方。婦女的衣袖、褲腳大多綉著美麗的花邊,腰間常系一條花圍腰,並且喜歡戴手鐲、項圈、頭簪等銀飾。 布依族節日很多,在花溪一帶,最著名的節日是"三月三"和"六月六"。"三月三"是人們在春天共祭"神樹",祈求豐收的節日。"六月六"是他們載歌載舞、談情交友的盛大節日。
布依族民情風俗中,最有趣味的是對歌。他們的生產、生活,特別是戀愛婚俗,都與對歌分不開,俗稱"男女結交歌為媒"。每逢趕場或節假日,男女雙方常常通過"問姓歌"來相互認識;再唱"贊美歌",以加深了解;分別時再唱"約會歌",商定下一次的相會。請聽這首情歌是這樣唱的,女方唱:"有心爬樹爬到巔,有心放水放到田;有心連妹連到老,莫學陽雀叫半年。"男方唱:"刺梨花開寨子邊,天天想妹夜難眠;哥願變顆小紐扣,永遠縫在妹胸前。"布依族的情歌很美,和花溪湖的山水一樣醉人。
好山,好水,還要有好心情來消受,否則,便對不起花溪湖了。你看這湖水,綠得多麼痛快,綠得多麼瀟灑,綠得令人賞心悅目,綠得把你的一切煩惱、一切雜念都盪滌得無影無蹤。還有這空中水鳥,湖上清風,或繞船而飛,或撲面而來,靜溫中又透出無限生機。回頭看一看走過的山景,那座山峰多像一匹巨大的駱駝,頭和駝峰都很逼真。即便是習慣了沙漠生活的駱駝,也還是羨慕山清水秀的地方。兩岸岩石已變得陡峭起來……這就是小三峽中的第一峽--鬼斧峽。它怪石穿空,頭角崢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何語言形容都是無力的。
小三峽的第二峽叫巨猿峽。據說以前兩岸原有不少野生動物,特別是猴子最多,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它們的蹤跡了。兩岸岩石形如只巨猿之頭,它們一雄一雌,隔水相望,好像是要注釋李白的詩意:"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過,李白過的是長江三峽,順流而下,壯哉,快哉;花溪湖小三峽是在平靜的水中泛舟,優哉,游哉。這里雖沒有長江三峽雄偉,但長江水絕對沒有這里澄碧、清澈。
前方湖面有一處險岩,名叫老鷹岩,終年有老鷹在上空盤旋。傳說古時候這里曾是天葬之地,所以老鷹雲集。現在雖然沒有天葬習俗了,但老鷹仍愛在此築巢。鷹擊長空,魚躍深水,前者的形象已經寫在那面白色岩石上了,後者則游動在我們的船前船後。花溪湖的魚,肥嫩鮮美,朋友們可以在鎮山村品嘗。
這里是小三峽的最後一峽--半邊山。岸邊這面絕壁,倚天而立,陡如刀削,從不同角度觀看,形狀都各不相同。人們說它像雄獅卧湖,又像金龜望月;它有時還會掛一片雲,纏幾縷霧,那形象就又變樣了……半邊山的由來,流傳著許多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嫌夜郎古國山多,阻礙了秦中央與西南夷的交通,於是,下令眾山自動遷往東海安身,並且手持神鞭驅趕,派出大將日夜監督執行。但是,秦始皇"鞭長莫及",眾山遲遲不肯聽命。更有一座山峰,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絲毫也不肯離開故鄉半步。
因此,惹得秦始皇大怒,一氣之下,他親自趕到這里,猛抽一鞭,只聽得嘩啦啦一聲炸響,電光閃過之後,此山被劈成了兩半,一半留在原處,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半邊山,另一半卻不翼而飛……那麼,它飛到哪裡去了呢?請看船後那粼粼碧波中的倒影,不正是半邊山的另一半嗎?原來它飛走以後,又悄悄回到這里。現在,它們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裡,山與水相連,是那麼依戀,那麼纏綿。你聽,那浪拍山岩的回聲,正是它們說不完的喃喃細語,道不盡的離別相思……
其實,花溪湖兩岸峭壁,是因為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億萬年前,花溪這一帶原在洋之中,後來由於不斷的地殼運動,使陸地升出海面,後來又下沉到海中,最後又升出海面,這樣反復升降,岩層斷裂下陷,加之地下水的溶蝕、切割和地表水的沖刷以及風化作用,所以就形成了這里的峭岩絕壁。
花溪湖"小三峽"之游,就到此結束。請看前面,掩映在綠蔭叢中的半島上,有一個美麗山寨,那便是鎮山村,它是"四點一線"風景游的第三站。與半邊山和鎮山村隔水相望的是李村。李村是新辟的民俗文化旅遊點,必須從懸崖峭壁間的石徑--"一線天"攀登上去才能到達。
『伍』 萬花溪的閱讀答案
【答案】
15.和花朵說悄悄話、花開季節的悄悄話、與花兒對話萬花溪畔的悄悄話、花專兒,請聽我說…屬…
16.就花是紅色與山茶花對話.作者把山茶花當成嬌羞美麗的少女,把艷美的花朵跟燦爛的朝霞聯系在一起,以奇特的想像描寫,寄寓對山茶花的喜愛之情.
17.不一樣,「萬花溪畔的花朵們」是指地面上的各種花,因為「溪畔,已經開滿了鮮花」;而「萬花溪的花朵們」還包括落人溪水的花朵、花瓣,因為「溪水裡,永遠漂載著好看的花瓣」.
18.抒發了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19.「蝴蝶花」顧名思義就是像蝴蝶一般漂亮可愛,五彩的花瓣迷倒了人們
短文的感情色彩是?
散文的語言感情色彩濃厚,委婉含蓄,聲調和諧,表現力強.
感情真摯有《邊城》的風格.
讓讀者有一種對萬花溪的憧憬之情.
『陸』 貴陽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資源的分布及主要景物
五區三脈 兩堤八景
按照規劃,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十里河灘景區分為「五區三脈」,即生態核心區、濕地科普區、花圃展示區、民俗文化體驗區和濕地游覽區,以及大將山山體生態軸(林脈)、原住民民俗體驗軸(地脈)和花溪河高原濕地軸(水脈)。
今後,十里河灘將建成「兩堤(春堤拂曉、秋堤沐晚)八景(蘆花飄雪、煙雨柳灣、荷塘映月、故人田園、黔地往事、古村遺韻、稻花怡庭、濕地花田)」等生態旅遊景觀。
三類景觀 盡顯山水
貴陽市和花溪區還將按照原生態的理念 1、地質遺珍
主要指花溪碧雲窩早三疊世中期的紫紅色地表風化殼及溶塌角礫岩;碧雲窩的紫紅色地表風化殼(鈣質古土壤或鈣結殼)和溶塌角礫岩記錄了早三疊世中期海平面下降後,碳酸鹽岩台地內部變為陸地遭受地表風化,後又隨著海平面回升變為咸化瀉湖的歷史。是研究地表風化的極佳地點。目前地質界專家研究表明,花溪區是世界三疊紀Nerrites相遺跡化石發育最好的地區。遺跡化石在環境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有的遺跡化石還具有很高的美學觀賞價值。
2、山景
(1)大將山:大將山是高原明珠—花溪的第一景,其名源於當地百姓的美好願望:連綿的山脈有如大將軍威震此地,給老百姓帶來吉祥平安之意。大將山脈是卡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整體呈南北走勢,沿花溪河東岸蜿蜒分布,最高處海拔超過1300米。山體大連續,局部小山包相對獨立,與花溪河呈互依互抱之勢。山體連綿蒼翠,山上植被完整,是花溪河優美的天然綠色屏障。大將山脈與花溪河互生互襯,構成了花溪優美獨特的天然山水格局。
(2)麟山:位於花溪公園北側,原名獅子山,長200米,寬100米,相對高度4185米,是花溪公園內的最高山。明代《弘治貴州圖經新志》把麟山定位貴陽名山。清人周奎曾作《麟山記》,將原名「獅子山」改今名。山上林木蒼翠,古樹參天,巨石嶙峋,峭壁入雲。沿石級而上,山腰有「飛雲閣」,依山而建,亭中可小憩觀景。從「飛雲岫」穿洞而出,可至山頂,在此鳥瞰四周,花溪景色盡收眼底。山頂矗立巨石,石壁上刻有「黔山一柱」,為貴州書法家王萼華墨跡。山麓有「生聚教訓」摩崖,為劉劍魂先生1938年提撰。「麟山聳翠」已成為花溪公園富有特色的景觀。遊人游覽花溪公園,也以一登麟山縱覽花溪全景為快。
(3)龜山:位於公園西南側,緊鄰麟山。是一個長200米,最寬處40米,高僅95米的小山。鋒山上蒼松翠柏,濃蔭蔽日。山上原建有「清暉樓」:古樸典雅,現存遺址。山麓緊連壩上橋頭,建有「防空亭」,又稱「觀瀑亭」,於亭內可觀壩上橋瀑流。
(4)蛇山:在鳳山以南相隔僅數米。長有320米,最寬80米。形成四個小峰頂,原生植被良好。
(5)鳳山:在麟山、龜山的河對面,三山成鼎足而立之勢。是一座方圓約70*70米,高149米的小山峰,山頂有一小洞可通。
(6)姐妹峰:在花溪水庫大壩左右兩側,非常秀麗的兩座山峰,奇石綠樹。山上植被保存完好。像兩名美麗的少女迎接各方來客。 該區以花溪公園為中心,呈帶狀延花溪河彎曲展布。
十里河灘景區景色誘人,區內河水曲回,秀峰環抱,竹木夾岸,河中沙洲綠島千姿百態,跌水深潭相間展布。其中花溪公園更是集自然山、水、洞於一體。
(1)團寨河灘景觀:該景觀由三級跌水以及石橋殘部組成。上層水面開闊平緩,兩岸柳木夾岸。旁邊一小山包林木蔥郁。
(2)上水河灘景觀:該景觀由蛇狀河曲、河牛2個小島及1個大島、水輾、小橋、上水村寨、孤丘組成。河曲竹木夾岩,綠島相間,上水村依山面水,孤丘(比高40米)屹立河畔,其襯景、對景效果好。
(3)董家堰河灘景觀:該景觀范圍自董家堰高車至麥達新橋。景觀組成以100~120米寬的河面為主體,內含綠孤島2個,有老堰截河水形成同一級的4處跌水。
(4)麥翁河灘景觀:景觀范圍上至麥翁橋,下至攔水壩,長約600米。景觀組成以彎曲河道水面為主體,內含綠島3個,大島1個,河畔旁側有依山面水的麥翁村,垂柳夾岸,水映青山綠柳,景觀秀麗。
(5)濟番州河灘景觀:景觀范圍上至花溪公路大橋下,下至朝陽村,長約650米,景觀以彎曲河道水面為主體,內含牛角、沙洲島和小島1個,歷史悠久的花溪中學坐落於河畔旁側。河中有跌水景觀。
(6)花溪公園芙蓉洲:位於花溪公園東北部,也稱放鶴洲。由沙洲、礁島、石徑、石橋組成。在平坦寬闊的水面上,一簇簇長滿蘆葦和木芙蓉的礁島參差分布。夏日,島上一片蔥綠,野鴨、鴛鴦在水中嬉戲,一隻只遊船在島間悠閑游動。秋日,島上蘆葦蘆花與綠水相映成趣。蜿蜒的放鴿橋如曲折玉帶將水中洲島連成通道,橫卧在怡靜碧綠的溪水中。遊人在橋上,若置身於水中,與藍天、白雲、綠樹、碧水融為一體,鳥兒在空中翱翔飛舞,「鶴橋秋色」成為一幅秀麗圖景。
(7)螃蟹井—穆家壩河灘景觀:該景觀以彎曲河道水面為主體,其間具有賓館,螃蟹井、村寨、孤丘組景。該景觀的原始風貌獨具一格,河水碧綠迂迴,兩岸秀山並列,山澗螃蟹井水流涓涓,農田稻花滾滾,苗圃翠新,大有「穿花復繞水,隔岸聞花香」風光。在吉林賓館一帶。更是綠樹成蔭,草坪蔥蔥,姐妹峰則是古藤繞崖,螃蟹井布依農舍更反映了布依山寨特色。
(8)大壩溢洪道景觀:溢洪道下面有被洪水長期沖刷裸露的基岩,其岩層層面和裂縫面清晰,基岩面高低凹凸不平,有「怪石嶙峋」之景觀特徵。平時無注能源消耗時時頗有氣勢的一幅枯山水,渾厚的巨石疊於水道中。開閘放洪時,則洪流翻騰咆哮洶涌澎湃下瀉,如萬馬奔騰,形成一道飛瀑,異常壯麗。是十里河灘的最後一景。 1、園景
(1)花溪公園
該園雛形始於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舉人周奎父子營造。1939年經貴州省政府批准正式建設風景區。現有面積50.10公頃,其中山域面積佔81.5%,年平均客游量80萬人次。花溪公園是貴州省著名風景區,被譽為貴州高原明珠。公園范圍,東至花溪大橋,南沿磊花路,西臨花溪平橋,北抵花溪小寨。它融真山真水、田園景色、民族風情為一體,被譽為「高原明珠」。陳毅元帥游過花溪後,曾留下「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步農田」的詩句。秀美的小山巒,聳立與花溪河的兩岸,山內多有溶洞貫穿,有暗河流淌其下。蜿蜒曲折的花溪河,清清流水婀娜多姿。河水貫山過崖,越橋撞壁,形成了許多小湍流、小瀑布、小湖潭、小河灘。沿溪兩岸,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巧奪天工的樓台亭榭、步蹬飛橋、賓館別墅,給這山環水繞、堰塘層迭、河灘十里的綺麗風光增添了醉人的情致。溪畔附近的麟山,高步過百米,遠望恰似一座天然的大盆景。小山之上碧翠層岩、小徑曲環、溶洞橫穿,「飛雲閣」巧建山間,遊人登至山頂,可俯視花溪全景。另一座名為龜山的山巒與麟山相依,居於花溪河中心。山麓中有小橋飛架,河水奔騰,瀑布下落處河水碧綠,流速漸緩,形成帶狀小湖,遊客可泛舟漫遊,一覽兩岸瑰麗風光。「壩上橋」上方,綠樹掩映之中有一幢紅瓦白牆的小別墅,據說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在此指揮過抗戰事宜。橋的下方有一棋亭,1959年陳毅元帥曾在此題詩雲:「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費推敲。勸君讓他先一著,後發制人棋最高。」立意清新,耐人回味。
主要景點有音樂廣場、芙蓉洲、百步橋、壩上橋、麟山、龜山、松柏園、碧桃園、牡丹園、竹蓮池、棋亭、花溪小憩、西舍、戴安瀾將軍衣冠墓、平橋、黃金大道。
(2)董家堰荷花池
位於董家堰橋南。原為盆景園。內有面積較大的荷塘,被木橋與亭房分割成三個大小不等的水面。塘中荷花蔥郁茂盛,荷花叢中不時有水鳥現沒,置身塘中竹亭,鳥鳴蟲唱,荷香陣陣。
(3)牛角島
緊鄰花溪大橋,建於2005年。佔地1.98公頃。是花溪區整治水土流失的重點生態建設項目。現已成為花溪公園的外延,是現代風格的市民生態開放活動廣場。
(4)鐵路橋至麥翁橋之間綠地
在鐵路橋至麥翁橋之間,沿花溪大道一側河岸目前已修建園路與臨水平台,目前有一臨時管理用房,別無其他服務設施。無明顯入口接駁點,遊人不便進入,且內部未形成環路。
(5)陽光水鄉觀光農業帶
建於2000年12月,位於花溪公園以西至洛平水庫東,佔地面積477畝。園區重點打造了高新技術示範基地、無公害果樹產業科技示範基地、生態觀光旅遊示範基地。內含荷花池110畝,果園區30畝,大魚塘17畝,蘭花棚2畝,溫室塑料大棚栽種鮮花7個3畝,名特優物種多功能展示廳10畝,北片桃園區80畝。先後授予「貴州省國家級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花溪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
(6)黃金大道
位於平橋上游至螃蟹井的西河段。
『柒』 花溪區香江路十二號榕築鮮花廣場內坐公交怎麼去
公交線路:6路→9路,全程約10.6公里1、從東山公園步行約520米,到達陽明祠站2、乘坐6路,經過4站,到達紀念塔站3、乘坐9路,經過15站,到達錦江路口站4、步行約40米,到達土風豆米火鍋店NO
『捌』 花溪大學城師大美食城有鮮花店嗎
在花溪我們一般說的大學城是指貴安新區高校聚集區南區,共有9所大學:貴專州師范大屬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陽中醫學院、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貴州民族大學和貴州城市職業學院、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貴州理工學院,因為建大學城...
『玖』 萬花溪 閱讀
散文的語言感情色彩濃厚,委婉含蓄,聲調和諧,表現力強。
感情真摯有《邊城》的風格。
讓讀者有一種對萬花溪的憧憬之情。
『拾』 花溪公園比喻花的句子
花溪公園里盛開的鮮花就像孩子們張開的美麗的笑臉。
若仍有疑問或有不同的見解歡迎追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