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趙縣鮮花店地址
A.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趙縣的生活水平只能說一般,
物價上漲很快,而工資總是不見多大起色。
高層次人越來越好了,可下層人也得跟著遭殃了~~
關於生活環境可以說近幾年來有了很大的改善。
現在正在修環城路(現在是2環)城圈更大了,
完工之後交通也便利很多。這幾年也有很多開發商
來到趙縣,好多嶄新的小區都起來了,環境還是不錯的!
總體來說比元氏那塊兒稍好點!比欒城還差點!~
就是這樣了。
(上面說的是趙縣城內,關於村/鎮不太了解。不敢妄加評論。)
B. 去石家莊趙縣要什麼證明
照相不用什麼證明但是人家不讓你進屯兒你也不能進到縣城還封著呢村裡更不能
C. 趙縣有花店嗎在哪裡
我知道有一家花店,很好,我經常在哪裡訂花
D. 石家莊趙縣的喪俗是什麼
一、為何穿孝服
孝服亦稱喪服,已流行兩千多年。古代行「五服制」,由最粗生麻布到最細熟布分五個等級差別,相繼標志直系血緣關系與旁系血緣關系的尊、卑、親、疏的差異,現在人們常講「出了五服」或「還沒出五服」就是這個意思。
現行的「穿白戴孝」就是由「五服制」演化而來的喪葬禮儀。冀中地區孝服過去以白粗(土)布為之,也有用白紗布做孝帽的。今以白平紋布為主,四緣及袖口均不縫,毛口翻出。腰間系一束麻。孝衣的繁簡大小,以輩份親疏為據。頭扎「T」字形白布,謂之「孝帽」,帽前掛小棉絮球數個,棉絮球個數多輩份長,少則輩份小,鞋面蒙一白布,尺寸亦以輩份為據,縫之馬虎,據曰:破的快,富的早。弔唁者至,必給以白(黑)布一塊,約六、七尺不等。「五服制」與「披麻戴孝」是中國長期封建社會喪葬禮儀的重要內容之一。
目前,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城市通常已採用佩戴黑紗、白花或小絨球等做為哀悼標志,已改變了孝衣的形式和意義,不過在農村穿白戴孝仍很普遍。還有些村做公用孝衣,供村民租憑,穿後交回,只做為標志,已失去了原始的迷信意義。
黑紗具有簡單、文明、社會化乃至國際化的特點。據傳佩戴黑紗的哀悼形式起源於英國,古代英國的貴族死後,他的僕役都要為他穿喪服到哀。有一位貴族死後,他的僕役購不起喪服,就用一塊黑紗致哀(因為那裡的喪服是黑色的)。後來這種簡易喪禮傳播到世界各地,也傳到了冀中。它本身就是喪葬習俗由繁向簡的一個例證。
二、扎紙活的演變
扎紙活起源於明清,用紙扎的人形在墓前焚燒,取代了陶本俑殉,當時是一大進步。這些喪俗傳入了冀中,之後又用紙牛、馬、車、金銀箱、宅院等各種紙扎活,眼下還出現了紙電視、冰箱、轎車等。相信焚燒扎活和紙錢會變為錢和物,可供死者在「陰間」享用。因此,這不僅是一種迷信的行為,而且還殘留著反動統治階級和階級壓迫的遺跡。今天,在廣大農村仍較普遍,在城市也依稀可見。不過用花圈代替「揚幡」已基本形成習慣。
獻花圈始於西方,由英、法傳入我國。當時是用鮮花編製成環形,故稱「花環」。與中國的紙扎業相結合,出現了中國特有的紙花圈。至今我國的南方仍有用鮮花的。
由揚幡招魂等紙扎活演化為敬獻花圈,是喪葬習俗的一大改革。獻花圈原也是信仰習俗的表現,但現在它已只是一種紀念的儀式,表示對死者的哀思,成為民間的一種俗信。俗信與迷信不同,它對社會生活沒有什麼弊害,有的俗信往往在人們心理上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獻花圈就是這樣一種俗信事象,與那些「鬼魂信仰」所連帶的紙扎活、燒紙錢等習俗有著本質的區別。
但是,有的花幾千元購幾個花圈,講排場鬧闊氣,造成巨大浪費,是可卑的。現在殯儀館大都設有花圈租憑業務,有些鄉村也備有公用花圈,使花圈重復使用,既經濟又文明,租花圈、租黑紗、租白花已逐步形成喪葬中的新習俗。
三、墓植松柏寄思念
據考本市墳地以植柏居多,這與本地區環境氣候及柏樹四季常青有關,更采「吉年翠柏」之意,其它樹種兼而有之,並不信爵位等級那一套,完全按主人的意起,一處墳地植數種樹,但決不植樗(臭椿)樹,大概是因為樗與除諧音,民間有「除根」之說。
現在,黨和政府號召不留墳頭,在廣大平原地區已實現耕地內「無墳化」,大部分鄉村還實現了村建「骨灰紀念堂化」。但松柏在殯葬場所仍很盛行,河北所有152個殯儀內無不植松柏,骨灰紀念堂、陵園等地也都以松柏為主,不過這已與原來的觀念不同,以美化環境,綠化院落,達到四季常青為本意。
骨灰紀念堂的出現克服了在墓地上的宗族觀念。還有一些銳意改革的人,開始將先人的骨灰深埋後,旁邊植一「紀念樹」,不留墳頭,讓先人骨灰化作「相思樹」,春意盎然,真稱得上是徹底唯物主義的態度。
四、做七
自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乃至冀中的喪俗產生了較大影響。「做七「就是因佛教的傳入而興起的。
據稱:人間通往閻羅殿(或稱另一世界),道路崎嶇,關卡林立,每七天要過一個關口。為了讓死者的靈魂順利超度,從喪生之日起,活著的親人每七天要為死者燒一次紙錢,擺一次薦宴。燒紙錢,大概是替亡帶足「旅差費」,或者是用來買通關節的路錢;擺酒食,大概是給亡加餐,吃點營養品,以利「健康」也好「趕路」,是否還有招待關卡把持神的含意,也盡在不言中。
做七有講究。據說「五七」這一關審查最嚴,酷刑拷打最重,有所謂「五七三十五,亡人最受苦」的說法,故做「五七」更是來不得半點馬虎。待到第七個七天,亡人才算走完了全部過場,正式成為彼岸世界「注冊「的自由民了,即所謂:「七七四十九,亡人撒了手。」整個做七的過程及其目的都認為人死之後將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但人生的彼岸世界又無不以現實世界為底子,且又矛盾重重,紙錢面額大都為「千元」、「萬元」、「百萬元」,殊不知那邊花零錢可怎麼辦?「彩電」、「冰箱」、「轎車」是送上了,卻不知那邊用電何來呢?汽油可有沒有?
現在,城鄉這種習俗流行仍很普遍,不過大多數人已不那麼嚴格,年輕人燒紙時不跪者是常見的,他們不過是做為追念親人的一種活動,有許多人的頭腦中已失去原始的迷信意義。
(劉運生)
五、給死人燒紙的由來
在科學技術習速發展的今天,石家莊一帶還留傳著給死人燒紙的風俗。這種風俗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東漢時期,在封龍山腳下的一個村莊里有一個秀才,寒窗苦讀了十載,別說是考狀元,連個舉人也沒考上。自此,他就棄筆經商,投在大發明蔡倫的門下專門學習造紙技術,由於這位秀才肯吃苦,又聰明能幹,非常受蔡倫的器重。蔡倫就把製造植物纖維紙的技術全部傳給了他。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間十幾年過去了,蔡倫離開了人世,秀才繼承蔡倫的事業,造起紙來,他造的紙又多又好,可當時讀書的人又少,人們又很貧窮,因此,很少有人使用他造紙,以致於紙多的賣不出去,庫房裡堆積如山。為此事,這位秀才整日茶不思、飯不想,愁眉緊鎖,漸漸地就卧床不起了,三日沒過,就閉上眼睛死去。
家裡的人哭得死去活來,左鄰右舍以及生前好友知道了這件事,都過來幫助料理喪事。這位秀才的妻子哭著對眾人說:「俺這幾年家境不好,沒有什麼可以陪葬,就把這些紙燒了給他陪葬之物吧!」然後,就讓自己的兒子和閨女在秀才靈案前燒紙。過了一夜,第二天早晨,秀才突然坐了起來,並且嘴裡還喊:「快燒紙,多燒一些紙。」眾人見死人又復活了,都感到害怕。秀人卻說:「諸位親友莫怕我是真的復活了,是閻王爺親自把我放回來的。」眾人感到很驚訝,這時秀才又說:「是你們燒的紙救了我,這些紙燒化以後到了陰曹地府就變成了錢,在去地府的路上,我先用這些錢買通了各個路口的大小鬼卒,使我順利地見了閻王爺,接著我又用這些錢請閻王爺喝了好幾次,又多次和閻王爺在一起閑談,每次我都給閻王爺很多錢,最後終於買通了閻王爺,他就把我放回來了」。家裡人聞言,極其高興。這件事傳出去後,也有一些人不大相信。一個有錢的有勢的老員外把秀才找去,對他說:「我家用金銀陪葬,不比紙值錢嗎?」
秀才說道:「老員外你有所不知,這金銀之物乃是陽間所用,到了陰間就如同糞土一般。你若不信,可派你的家人掘開祖墳觀看,那些陪葬的金銀珠寶絲毫沒動。」
老員外聽了點頭稱是,從此,買紙的人多了起來,秀才造出的紙還供不上賣哩!
實際上,並非是燒紙能真的使秀才死而復活,這只不過是秀過為了多賣紙和妻子定下的一個計策而已。然而給死人燒紙的風俗卻一直留傳到現在。
六、紙嘟嚕的區別
農村不論誰家死了人,總在門外掛個紙嘟嚕,這個紙嘟嚕只是讓外人知道,死的是男、是女,或年齡大小,以便讓弔唁的人心裡有個底。
這里頭還有個傳說的故事:從前有兩個乾弟兄外出打工。因飢餓,就生出一個主意,到辦喪事的戶家,冒充死者朋友而哭祭,混碗飯吃。老大拿上紙,尋到一戶辦喪事人家,對著靈棚放聲就哭。守靈孝子一見,攔住就問:「你怎和他是朋友?」說:「死人知道,我知道,我倆一塊睡過覺,只因路遠,來往少,怎奈他死不知道。」於是,被請去吃飯。飯後因趕路而別。
回去向老二一說,老二暗記在心。有天,老二也遇到一死人戶,依照老大的法子,照做一遍,結果,不但沒吃上飯,反挨了頓打。為什麼?原來死者是個沒結過婚的年輕女子。
為了讓人們區分清楚死者性別、年齡,就用紙嘟嚕告知。原來,紙嘟嚕的大小是依死者的死時歲數做,而分辨死者是男是女,則下看紙型,紙剪成尖型(??)是男;紙剪成( )型是女。
(楊志傑)
七、為何死了人要做紙蟠
喪葬中,有許多習俗帶有很濃厚的迷信色彩,其來源都很荒誕,如死人後做紙幡,是來自於一個傳說故事。
傳說很早以前,死了一位教書先生,人死了,魂卻總是去看他心愛的學生,等埋他時,魂還在外游盪,魂歸時屍已埋入土中。於是每晚給他們孩子們托夢。鬧得孩子們不得安寧。以後,人們吸取了教訓,無論誰家死了人總做個紙幡,名曰招魂幡。據說,一有了這個東西,死魂就不能外出,既使外出,用紙幡一招就回來了。所以在埋人時,魂也就隨之而去了。
(楊志傑)
八、埋人墓前為何要率瓦
這也是一種迷信習俗。傳說,過去一家主人死後,留戀他生前好不容易才蓋起的房屋,經常回來看看。由此,常把孩子們嚇的鬧病鬧災。後經一和尚指點,把他蓋的房上瓦掀掉摔在家門前(意即,他蓋的房子已經拆了,瓦也摔了)。那主人的魂一見,再也不回來了。
於是後來誰家死了人,埋時要摔瓦。這個習俗沿襲至今。
(楊志傑)
九、死人靈前為何要點照屍燈
迷信的說法,人死後,靈魂常常外出,回來發生鬼魂鬧宅的事。後來,一大戶家請一位上門化緣的道人破解,經道人指點:「人死,立刻在屍前點燈,至人埋後再滅燈」。照此一辦死魂即不能外出,因而也就沒有鬧宅之事了。
因此死人後,靈前點燈的習俗延續下來。如今,部分農村還沿用此俗,而城市已不再沿襲了。
(楊志傑)
十、為何在死人靈前要放打狗棒
農村人死後要在靈前放上用面做的打狗棒。是什麼用意呢?相傳,人死為陰(即帶陰電),怕狗帶陽電來相斥、炸屍。所以設棒,以便狗來立拿可打。最早時擺設的是木棒。但是出現過家屬傷心過度,造成精神失常,順手拿棒打死人的事。所以,後來就改成了面棒的棒,相沿至今。
E.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最大羊市
你們那邊羊市什麼羊多呀
F. 趙縣有幾個鎮都叫什麼
截至年底,趙縣有趙州鎮、北王里鎮、新寨店鎮、韓村鎮、南柏舍鎮、范庄鎮、沙河店鎮等7個鎮,和高村鄉、前大章鄉、謝庄鄉、王西章鄉4個鄉。
趙縣位於河北平原,地處石家莊市區東南40公里,總面積為675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2008年),轄7個鎮4個鄉。
7個鎮分別是:趙州鎮、北王里鎮、新寨店鎮、韓村鎮、南柏舍鎮、范庄鎮、沙河店鎮。
4個鄉分別是:高村鄉、前大章鄉、謝庄鄉、王西章鄉。
(6)石家莊趙縣鮮花店地址擴展閱讀:
民國成立(1912年),十月廢府,州改省、道、縣三級制。民國2年(1913年)2月,趙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趙州為趙縣,隸屬冀南道。
民國3年(1914年),冀南道改為大名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趙縣直隸於河北省。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2月14日,日本在北平成立偽政權「華北臨時政府」,趙縣屬河北省第十三區。1938年1月1日,成立偽河北省公署,趙縣歸冀南道冀中區。
1939年5月,趙縣抗日游擊政府成立,屬冀南四專署領導。10月,趙縣城南沙河店、東西楊村一帶和元氏、高邑部分地區,建立趙元高邊區縣,歸冀南四專署領導。
1940年7月,改趙元高邊區縣為趙元寧聯合縣,歸冀中七專署領導。1943年3月,為紀念陳翕儒英勇就義,改趙元寧縣為翕儒縣,領屬關系不變。
1945年2月,趙縣與翕儒縣合並,恢復原趙縣,屬冀中區六專區。1946年5月,趙縣屬冀中十一專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趙縣劃屬河北省石家莊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趙縣仍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12月20日,撤銷趙縣,並入寧晉縣,屬石家莊專區。
1961年7月9日,恢復趙縣,原欒城縣部分轄區並入趙縣,隸屬石家莊市。1962年1月趙縣欒城分別設縣。1970年石家莊專區改稱石家莊地區,轄趙縣。
G. 石家莊趙縣吧
支持!老鄉~
縣吧共有主題42558個,貼子398609篇,VIP727位。趙縣吧是趙縣免費的分版類信息貼吧,提供趙權縣房產,趙縣人才招聘,趙縣二手等信息。
趙縣還有諸多著名旅遊景點,趙州橋,柏林寺和梨花節,採摘節等等。
可謂是人傑地靈之地~@
H. 石家莊趙縣明天休閑的地方有開放的嗎
30路,旅遊2路都到南焦客運站。票價確實是7塊。
公車可以直接到達柏林禪寺門口。不到的話,在趙縣下了車,有公交車,上車兩元,哪裡都到。柏林禪寺好像是早晨5點到下午4點開放。
I. 石家莊趙縣哪個鄉鎮集市有賣自己家養的豬肉
這個一般去村裡面殺豬的地方就能買到的!
J. 趙縣柏林寺附近哪賣鮮花
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