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店畫家
❶ 一部日本漫畫,男主角是一個混血,女主家裡面開花店
我也在找一個類似的日本老漫畫,大概是1998年到2002年之間的,女主是花店老闆女兒,很喜歡花,後面是參加了插花的比賽,看的時候太小了,很多細節不記得了。
❷ 動畫片《莫莫》
國產動畫片《莫莫》
大型科幻環保電視動畫《莫莫》
主創公司:重慶漫想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導演:周俊、吳宛妮
名稱:《莫莫》
動畫類型:科幻/冒險/勵志
適宜人群:全年齡(動畫適應每個年齡段的人)
播出方式:電視(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首播)
時長:52集×10分鍾(包首尾歌曲)= 520分鍾
《莫莫》故事背景:在架空的未來世界,人們越來越冷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離,能源也面臨枯竭。
《莫莫》故事主線:莫莫為變成真正的人類,拿著爸爸的「能源探測器」踏上了尋找變成人類的能源的艱辛之路。
《莫莫》故事梗概:在一個人心越來越冷漠的架空未來世界裡,每個人都一邊懷念著過去溫暖的人心,一邊扔棄著自己溫暖的心。城市在過去分為很多塊,不同的城市裡的人們所擁有最多的品德特質也不同,但是在架空的未來世界裡,所有的城市都越來越相近,人們都像一塊冰冷的鋼鐵。因為莫莫的到來,人們才漸漸找回了被層層面具所掩蓋的自我。
《莫莫》創作主旨:以弘揚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傳遞樂觀和理想主義的精神為主題,屬於兒童題材,消費群體定位第一人群就是12歲到22的兒童及青少年。
《莫莫》中心思想:愛心、誠實、勇氣、忠誠、義氣、信任、友誼、快樂。
《莫莫》角色介紹
小原
莫莫
男1號,13歲,人造人。
高生物分子聚合體,有自我修復能力。
正直而善良,溫柔、隨和而堅強剛毅。
缺氧過多會像人類一樣死亡,也需要吃飯喝水。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
阿其
男2號,13歲。阿其冷漠低調,少言寡語,對陌生人有天生的戒備感,憎恨丑惡的人性,謎一樣身世的少年,對周遭的事物毫不關心,討厭麻煩更討厭羅嗦,精通生物技術和機械技術,擁有極高的戰鬥力和機械製造能力,
能夠製造一些有用的發明,是最出色的保鏢和軍師。後來加入了莫莫收集能源的旅行,但對那隻多嘴的人造八哥科多沒什麼好印象,更常常會和牙尖嘴利的小原杠上。 小原
女1號。14歲
少女輔能師,視錢財為生命,和莫莫一行人不打不相識。天生的表演家,一會清純可人,一會圓滑世故,她似乎背負一些沉重的秘密,在八面玲瓏的表象中有著一顆脆弱柔軟的心。喜歡同阿其鬥嘴,在朋友面前會表現出要強倔強的一面。以失明花店老闆的女兒美美的形象出場,後來被眾人所感動,在一家餐館與大家重逢後,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
八爺
衣冠楚楚的紳士形象,其實是為了掠奪能源不擇手段的人。
貪婪、心狠手辣,憑借自己的爪牙和先進的機械,四處為非作歹。 吉夫人
外表高雅謙遜的富豪,宣揚為了造福人類而尋找能源,事實也是這樣。曾幫助莫莫尋找能源。
莫莫爸爸
勤勉的生物技術科學家,為人正直,是莫莫的製造者,更是莫莫相依為命的親人。在把人造人變成人的關鍵技術取得成功後,他卻因過度勞累而引發心力衰竭去世。
科多
頤博士發明的機械八哥,在莫莫去找頤博士時幫助他,後來隨莫莫一起尋找能源。也是一隻多嘴的「烏鴉」。 小卡
一位超級捕能師,按照爺爺的話,和莫莫一起阻止八爺開采小鎮下的能源礦。後來跟隨爺爺留在小鎮。
U仔
一位低級捕能師,基本上沒有什麼能力。
圖繆繆
捕能師,擅長音律,好像和小原認識,但能力要比她高一些 巴啦夫人
巴啦水店老闆,超級自戀。說話的聲音很肉麻。 蠻頭
體形巨大,開始為八爺服務,後來改邪歸正。
園丁大叔
開始裝傻,後來被莫莫發現,並讓莫莫去找吉夫人。 頤博士
一個性格古怪的老頭,戴著面具。 羽
智商200的天才捕能師。
館長
圖書館館長。
小夕
實習生,高度近視。體質很差,有暫時性眩暈症。
以前的配音員:莫莫:原子 八爺:江湖不笑生 科多:哇哇 阿其:小雲 吉夫人:笑渺 小原:山新 莫莫爸爸 :藤新
現在的配音員:莫莫:原子 科多:賈麗娜 阿其:賈麗娜 小原:吉靜 圖繆繆:劉崇 吉夫人:魏清 八爺:齊欣欣 館長:賈毅寧 畫家:范哲琛 U仔:楊一帆
幕後故事
環保不只是身邊的世界
故事的主題定義在能源環保上,因此美麗的樹林草地與工業廢墟、金屬垃圾相混合成為了世界的主調。《莫莫》描述了一個機器小男孩因渴望變成人類,而踏上尋找能讓它變成人類之元素的旅途故事。愛心、誠實、友誼、信任、勇氣等等成為了它尋找的元素。這是一個能夠深深感動人並引起心靈碰撞的故事,觀眾會不知不覺中和莫莫一起,去尋找、發掘靈魂深處那抹一直存在的光明。除了反映出「能源環保」問題外,莫莫也在很多地方融入了「心靈環保」的概念。
非典型國產動畫片
這個故事雖然以能源環保為主題,但一改往日國產動畫的枯燥說教,人物設定性格各異,聒噪的機器鳥科多更是極盡搞笑之能事,而幾位主人公的歷險過程也是環環相扣,險象跌生,最後還揭開了關於能源危機的驚天大陰謀……除了能讓觀眾對能源緊缺現象產生反思,更進一步讓人思考社會價值體系和人性善惡等深層次的問題,「我們並不希望創作出純粹說教的動畫,我們是在做動畫片,而不是寫教科書,在體現出其社會意義的同時,也要注意其娛樂性。」編導表示,這是一部對應全年齡觀眾的動畫片。
友情提示: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cctv-少兒)每晚19:15動畫夢工廠有播!早上8:15分重播,下午2:15分重播,星期六,星期天下午不重播。
動畫片《莫莫》片頭曲《DEMO》(楊雅琳)
一切美好的我們都擁有
蔚藍色的星球
它的寬闊胸懷與抱擁
乘載著我們的夢
期望夢想堅定信念
期盼未來勇敢向前
團結友愛相互幫助
美好的情感都在心中
一切美好的我們都擁有
溫暖只在心中
誰來決定命運與蒼生
只信閃電的作用
我只看過一點點啊,覺得還是日本動畫片比較好看
❸ 有沒有一個女主在花店看見一個鈴蘭的漫畫
夏雪密會來劇情簡介編輯眼神有源些凶惡但是純情的花店打工青年·葉月亮介。他所暗戀的是花店店長的島尾六花。一見鍾情之後就一直光顧六花的花店,並且借著打工募集的機會得到了在店裡打工的機會。雖然達成了心願,但是年長8歲的六花似乎已經放棄了戀愛。明明就在眼前但是什麼都做不到的亮介十分的無奈。有一天,被六花叫到花店2樓家裡的亮介,在屋子裡遇見了上半身半裸的男性。這個沒有預期到的事態,讓亮介半怒半呆,然後知道了意外的事實。這個男人不是六花的同居對象,而是她已經過世的丈夫的幽靈(島尾篤)。這個六花沒法看見的幽靈一直妨礙著亮介的戀愛,就在沒有進展兩人僵持的情況下,島尾提出了意想不到的提案。
❹ 日本動畫片,女主角是花店老闆
夏雪密會(株式會社動畫工房改編動畫)
《夏雪密會(夏雪ランデブー)》是由動畫工房製作的電視動畫作品,自2012年7月5日起每周四深夜在富士電視台播出。
❺ 洛可可藝術的三位代表畫家
我覺得應該是畫《熱爾桑花店》的華托,畫《沐浴的黛安娜》的布歇,畫《鞦韆》的弗拉戈納爾。
❻ 花店掛什麼字畫
宮廷畫家郎世寧的名作:「十美圖」最適合。
❼ 半命題作文《---是---禮物》
關於禮物的回憶之一生命里的最珍貴的禮物,莫過於父母對我生命的恩賜和給予。
上小學的時候,某一天同桌的夏小盈在上課的時候從書包里掏出一個最新款的文具盒,雙層的,天藍色的蓋子上印著漂亮的花仙子圖案,盒子開關上的磁鐵在一開一關中發出清脆的聲音。這個夏小盈的爸爸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在整個小學時期無數次吸引著我的目光,讓我對自己的生日格外的盼望,後來我知道,每一年重陽節這天,只有媽媽蒸的黃米飯,還有爸爸給我煮的兩個紅蛋表示他們並沒有忘記那天是我的生日,至於象夏小盈給我們繪聲繪色描述的生日盛會那樣的場景和精美的禮物,是不會出現在我那當教師的清貧父親和樸素的母親的生活裡面的,認識到這個事實,整個童年我對過生日失去熱情,在生日前後幾天變得沮喪和懊惱,甚至任性賭氣不吃爸爸煮的紅蛋。那麼多年後的又一個重陽節,再也吃不到爸爸煮的紅雞蛋,再也聽不到爸爸爽朗的笑聲,昔日風風火火里外操持著家裡大小事的媽媽也漸見老態,時間在無情的歲月長河裡疾駛前行,經歷生命里的數個秋天,才真正明白,一個健康的身體,一顆平常心,一雙分辯是非的眼睛,才是父母給自己最昂貴的禮物。
關於禮物的回憶之二我最喜歡許的一個生日願望就是:如果可以,我願意用十年的生命換妹妹的幸福
從小妹妹跟我就合不來。她跟鄰居那個也是當妹妹的小芳最拿手的童話故事就是,美麗的白雪公主受盡折磨,最後王子騎著白馬而來,把可惡的壞蛋殺死,從此公主揚眉吐氣。當然,故事裡干盡壞事的不是皇後後媽,換成喜歡欺負妹妹的姐姐了。我們在故事裡成長,感情在無數次拌嘴爭吵中錘煉得密不可分。當有一天妹妹真的把她的王子帶回家來的時候,我心裡竟然有一點點的傷感,彷彿跟身體里最親密的一部分從此分離一樣,不過第一次聽那個嘴角還帶著絨毛的青澀大男孩羞澀的叫我「大姐」,看到兩個大孩子在愛情里幸福快樂的樣子,那點傷感早就不見了。還記得那一年的重陽節,兩個人上街幫姐姐買生日禮物,一路笑著回家,把一個漂亮的胸針遞到我手裡。不過三兩年,胸針色澤不在,買胸針的一對人也各分東西,王子和公主都有各自的城堡,成人的世界裡沒有童話。看著這個性子倔強脾氣惡劣又敏感脆弱的妹妹在各種壓力下努力的生活著,還不忘記興災樂禍的打擊我:「老姐,恭喜你離更年期又進一步」,想起那一年王子身邊她的笑靨如花,我只希望,真的可以如願,願妹妹笑容依舊。
關於禮物的回憶之三我很慶幸這一生有兩個好朋友,曾一起坐在桃樹下聽鳥兒在歡叫風兒在林梢
媽媽曾對小凡的媽媽和平兒的媽媽說,我也不知道養了多少個女兒,怎麼進進出出總有三個影子在眼前晃啊?這個疑問當然得到另兩個媽媽的附和。我跟小凡的友誼要追根溯源的話,恐怕要從嬰兒時期算起,因為兩家是世交,又住在一起,從記事起我的生活里就留下她的影子,直到現在。平兒是在我們小學五年級時搬來的,剛來的時候,受盡我們的折磨,我和小凡想出各種各樣的惡做劇欺負她,最後投降在她甜美的笑容之下,從此三人行,成為最牢固的三角關系。我和小凡生日只差十幾個小時,脾氣也一樣,每次吵架總是由長我們兩歲的平兒出面化解。每年的生日我總是早早選好禮物要她們買給我,記得那年我狂熱的陷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出第二,第三集的時候,我不管離我的生日還差兩個月,硬是要求她們提前買來送給我,現在書櫃上靜靜排列著的五本〈哈利。波特〉見證了當年三個女孩溫馨的友情。從形影不離到各自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十幾年的時間轉瞬即逝,那些點點滴滴的往事留在記憶里,記載著純美簡單的友情,成為彼此生命里最美麗的片段。
年年秋來早,今又逢重陽。許下三個願,親人和朋友,幸福又安康。,
陽光在秋日的樹枝上跳舞,親愛的朋友們,重陽節,祝你們都快樂。
我們帶著自己的故鄉在地上行走,呼吸,勞作和思考——題記
涓涓溪流,匯聚來大山最深層的問候。此時,傾聽就是最美的享受。漫步人生路,郵寄出一個個無期的問候,無須等待,靜靜的收藏來自於生命中的每一份禮物。
軀體是父母贈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沒有軀體我們的生命就無法寄託。沒有生命,我們只是空氣一屢,因風而聚、隨風飄散;沒有生命,我們只是朝露一滴,無法預知一片可以凝結的葉子;沒有生命,一切都無從談起。
磨難是人生賦予我們最有價值的禮物。刻骨的誕生註定了我們磨難的開始。而磨難的過程又延續了生命的意義,傳承了生命的美麗。磨難是童話里最靈驗的試金石、是畫家寫意中最神奇的一筆。無法想像,如果沒有磨難,一帆風順的渡舟該會是多麼的淺薄?如果沒有磨難,還會有什麼能激發出人類不屈的意志?
思考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豐厚的禮物。科學家說,人是一個數目巨大的分子堆積體,那麼思考就是一位包羅萬象、無所不能的巨匠。在思考的雕琢下,有了腐朽、有了神奇、也有了化腐朽為神氣的力量。思考使我們這個分子堆積體得到最徹底的融合。
於思考中,磨難得以點化。在思考後,生命得以升華。
大山無語,溪流作答。孤獨無聲,文字為伴。
喜歡送小禮物給朋友。
一盆草,一個相框或者只是一本小書,在節日,朋友的生日送給她,是一件快樂的事。
或者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裡,偶然在路邊的花店裡看到一盆草,綠意盎然煞是可人,因為這是一位朋友的幸運草,因為自己也很喜歡這優美的葉形,就興沖沖地買回去。送給朋友當然不忘記說:「這可是你的LUCKY GRASS,要好好對待它呀」。不知道朋友喜不喜歡這平凡的小草,在我的眼裡,這生命力旺盛的小草比起嬌妍的花朵更親切,更長久。
禮物是心意。天空送給冬天的禮物是紛紛揚揚的雪花,給單調寒冷的日子增添一幅綺麗神奇的圖畫。送給別人的禮物卻只是一份小小的歡喜,因為想像能讓人快樂所以自己快樂。
送禮物給別人,也收到別人的禮物。收到禮物的喜悅並不在於禮物本身,而在於朋友對你的一份惦記。一瓶名貴的香水和一張從遙遠地方寄來的名信片,也許會更偏愛後者。喜歡名信片上有人鄭重地寫上我的名字,喜歡看看正面的風光,更喜歡看背面朋友寫的話。在一個雪花紛飛的早晨,正好收到這樣一張名信片,那一刻,心裡的喜悅滿滿的,抬頭看雪花,彷彿它的到來也成為心情的點綴。雲飛雪落,一句溫暖的話就是珍貴的禮物。
看宮崎峻的卡通片,第一部就是畫面明快的《魔女宅急便》,小魔女飛到哪裡都帶來歡樂。她是替人送快件的使者。如果能像小魔女那樣會飛,如果替別人轉送禮物可以作為職業,那該是多麼愉快的職業。
可惜,生活是平淡的,凡人不能像小魔女那樣自由飛翔。不過偶爾也可以像她那樣異想天開。不僅送禮物,收到禮物,竟然會問別人要禮物。
於是有一天會像小魔女那樣變得大膽,和人說:「要送新年禮物的話,可以送只『熊』嗎?」說過了又有點後悔,這樣問別人要禮物是不是臉皮太厚?
不過,現在有隻毛絨絨的小熊就乖乖坐在旁邊。米黃色,憨憨的樣子,脖子上還圍著淺棕的格子圍巾,可愛極了。每次抬眼看到它,就忍不住摸摸它的耳朵,或者理理它圍巾的穗子。小熊你知道嗎?你是我要來的禮物。不過,這要感謝送禮物的朋友,真的滿足了我的願望。
這個冬天,有晶瑩的雪花也有陽光,這個冬天,我的綠色小屋裡點綴著水仙和綠蘿;這個冬天,還有隻憨憨的小熊陪伴在身旁。
漫長的冬夜也變得美好。窗外是一片寂靜的純白世界,風唱著歌從屋頂呼嘯而過。
在同樣的冬夜裡,小魔女會不會騎上她的飛天掃帚,飛過白雪皚皚的山峰,飛過燈火輝煌的城市,歡歡喜喜奔忙著送新年禮物呢?
❽ 有篇文章,講述兩個單身男女租房住隔壁,男的是畫家,兩人都深愛對方,但一直只是見面打招呼,女的每天幫畫家澆
親,這是一部微小說《畫在牆上的門》
作者:聽瀾先生
原文如下:
江南古鎮。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雜院。院里住了八九戶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變,盡管人們房內的現代化擺設是愈來愈多了。
這八九戶人家中,有兩戶是一人獨居——單身漢鄭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鄭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話,隨即擦身而過。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運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聽到的總是這么幾句。這種簡單的缺乏溫情的重復,真使鄰居們泄氣。
潘雪娥大概過了四十吧。苗條得有點單薄,瓜子臉,膚色白皙,五官端莊。衣飾雖時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鄰居們很不理解,這位端麗的女人為什麼要獨居,只知道她有權利得到愛情卻確確實實沒有結過婚。
鄭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後,遷居於此。他是一家電影院的美工,據說是一個缺乏天才
的工作負責而又拘謹的畫師。四十五六的人,倒像個老頭兒了。頭發黃焦焦、亂蓬蓬的,背有點駝。瘦削的臉龐,瘦削的身軀,只有那雙眼睛大大的,爍著年輕的光,爍著他的渴望。
回家的時候,他常常帶回來一束鮮花,玫瑰、薔薇、海棠、臘梅,應有盡有,四季不斷。
他總是把鮮花插在一隻藍得透明的高腳花瓶里。
他沒有串門的習慣,經常久久地呆在屋內。有時他也到井邊,洗衣服,洗碗。洗那隻透明的藍色高腳花瓶。洗罷花瓶,他總是斟上明凈的井水,噘著嘴,極小心地捧回屋子裡。
一道厚厚的牆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開了。
一隻陳舊的一人高的花竹書架貼緊牆壁置在床旁。這只書架的右上端,便是那隻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內或是懸掛,或是旁靠著一些中國的、外國的,別人的和他自己的畫作。
從傢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塵的程度可以看得出,這屋裡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製造得出的那種溫馨的氣息。可是,那隻花瓶總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塵不染,瓶里的水總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總是鮮艷的、盛開著的。
同院的鄰居們,曾經那麼熱切地盼望著,他捧回來的鮮花,能夠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裡出現。
當然,這個奇跡就從來沒有出現過。
於是,人們自然對鄭若奎產生深深的遺憾和綿綿的同情。
秋季的一個微雨的清晨。
鄭若奎撐著傘依舊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撐著傘依舊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來了。卻不見他回家來。
即刻有消息傳來:鄭若奎在單位的工作室作畫時,心臟跳搏異常,猝然倒地,剛送進醫院,就永遠地睡去了。 -
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沒有哭。眼睛委實是紅紅的。
花圈。一隻又一隻。
那隻大大的綴滿各式鮮花的沒有輓聯的花圈,是她獻給他的。
這個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個普通的生活里沒有愛情的單身漢,真是莫大的缺憾。
沒幾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們在整理畫師遺物的時候,不得不表示驚訝了。打開鎖著的房門,他的屋子裡盡管到處灰濛蒙的,但那隻花瓶卻像不久前被人擦拭過似的,明晃晃,藍晶晶。並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沒有枯萎。
當搬開那隻老式花竹書架的時候,在場者的眼睛都瞪園了。
門!牆上分明有一扇紫紅色的精巧的門,門拉手是黃銅的。
人們的心懸了起來又沉了下去。原來如此!
鄰居們鬧鬧嚷嚷起來。幾天前對這位單身漢的哀情和敬意,頓時化為烏有,變成了一種不能言狀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憤懣。
不過。當有人伸手想去拉開這扇門的時候,「哇」地喊出聲來——黃銅拉手是平面的,門和門框平滑如壁。
一扇畫在牆上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