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鮮花外送
A. 如皋特產介紹
董糖吧。
古邑如皋,人文薈萃一代名士冒辟疆與金陵八艷之一董小宛的傳奇故專事更是千古絕唱。相傳明末屬如皋愛國名士冒辟疆素喜甜食,愛妾董小苑精心創制,選用飴糖熬糕、芝麻、白糖碾粉,切成方塊,形成名絕一時的美食。以其酥鬆香甜,入口易化,食之留香在上流社會廣泛流傳,稱之為「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鬆香甜,食之口齒留香,回味久長,營養豐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來譽滿大江南北,現已列入中國名食大全。
產於江蘇如皋。主要以精白面、白糖、芝麻、飴糖為原料,經選料、熬糖、製糖芯、製糖骨、成型等工序而成。制芯系將芝麻焙炒、研磨,先分離皮仁,再焙至淺黃。火候、時間必須恰到好處,方不至生焦,使麻香濃郁。
糖骨的熬制過程,要求保證其延展性良好,順利成型。
最後工序為將糖骨展開,均勻配以糖蕊,反復包褶,壓切成型。
成品為扁長方體,色白微黃,層次分明,剖面可旋狀紋理,中心呈丹鳳眼狀;
入口易化,酥鬆香甜,回味久長。
B. 如皋人訂婚都有哪些習俗
如皋人訂婚是這樣的:首先小訂婚(普通)那天把兩方的介紹人請到家裡來吃飯,如果你們是自談的,也要找個介紹人。那天男方要把買來的金項鏈金手鐲金戒指金耳環(黃金鑽石隨便各家的了)帶來給女方,女方把買的襯衣,領帶,皮帶和戒指當媒人的面給男方,雙方父母再給叫錢兩個人。男方來的是四樣,女方也要回四樣。男方要把結婚時女方要買的衣服錢給女方買衣服,要看各家給多少
現在大部分都是大訂婚和結婚一起辦。打個比方吧:我是今年五月十三日結婚的,十二日那天就是大訂婚,中午是親戚來家裡吃飯,男方要把八大禮送到;喜糖(六箱八箱不等)喜煙(要都是紅南京 要來十條十四條)喜酒(四箱六箱)豬大腿(兩條)其他的你自己看著辦來什麼,總共要八大禮。到了晚上就是鄰居親戚一起來家吃飯,次日下午再來家吃飯(按照各個鄉鎮的習俗,有些地方總共吃四頓)。
男方中午來吃了飯後,夜裡十二點要用車過來接新娘,到了新娘家門口,要放隨身帶的鞭炮,這時女方家聽到鞭炮聲就打開大門,打開屋裡的燈,也用鞭炮迎接,再讓新郎和前來接的人進屋吃飯,女方家的人可以拖延時間不讓男方家把人帶走,有的人家可以拖到早上四五點鍾,就要看各家用的什麼方法啦。
而且男方夜裡來的時候,還要帶上一本黃歷,新買的胸花和胭脂水粉,紅繩給女方臨走時用,女方最好白天上街盤頭時從鮮花店買一束鮮花留著晚上抱在身上帶走,男方帶花來了,女方總得回個花吧。
女方臨走時,負責送花轎的人要幫女方洗個臉,佩帶上男方帶來的胸花和抹上帶來的水粉,再用東西照照女方結婚所穿的衣服。臨走時還要到客廳拜一下菩薩和祖先。
等到次日快到吃午飯的時間,女方家裡會派幾部車去男方家裡把兩個都接回來回門吃午飯,而且還要包紅包給那些前來接新郎新娘的人,一個紅包一百元。
至於聘金,就看各個家要多少錢啦,都是以『六「和」八「要的。女方有的把禮金回一點給男方,但有的人家不講理的就不回的。但是還有四金,就是金項鏈金手鐲金戒指金耳環(黃金鑽石隨便各家的了),我家要的是黃金,因為黃金可以升值,大部分要的都是黃金,女方家只要賠一金給男方就可以了
C. 貨拉拉可以從如皋送南通嗎
現在只要你願意付錢,不要說從如皋送南通,就是送北京也沒問題。
D. 如皋的習俗是什麼
如皋生活習俗
如皋自古吏屬揚州管轄,因此,風俗與之相隨。
禮節
清晨相見,互相問候,帶「早」字;飯時相問:「果曾吃嘎?」;平時相遇,問好,握手或點頭、招手致意。有客來訪,主人起立相迎,舉坐,敬煙、茶、果品,或留飯;客人告辭,主人送行並叮囑:慢點走、來耍子等話。
婚俗
舊時重封建禮教,求首飾財禮嫁妝,講排場。婚事程序大體有提親、訪親、發口諭、算命合婚、議聘、下定、送節禮、通信、搬奩、迎娶、合巹、開臉、拜堂、三朝、回門、會親、彌月、交生等。新中國成立後,實行男女平等自主的新婚姻制度,提倡勤儉節約辦婚事,諸如集體婚禮,施行結婚等。
生育
舊時重男輕女,生男報喜,向族親饋送紅蛋,數量為3、919、29不等,取奇數為陽婁。隨送毛米粥(新粳或糯米紅糖粥),並謝媒。第3日嬰兒洗澡、穿衣、開奶、命名,稱「洗三」。親友送「月子禮」。彌月請客吃「滿月飯」,產婦可出家門,回娘家。第100天稱「過百路兒」,由長者抱嬰兒穿行市井,在如城鎮多經百歲巷、狀元坊等處,以示祝願。1周歲稱「抓期」,(期音雞),設諸物讓嬰兒抓取,觀察意趣。外婆祝賀,須送雞。宴客稱「吃抓期面」,並有寄名、拜乾娘等俗。新中國成立後,男女平等,生男生女同樣慶賀。
壽辰
古以廈歷定生辰,依虛歲確定整、閑生日。過生日吃面條兒,「面」、「命」諧音,寓「長命百歲」之義。自50歲始「賀九不賀十」(即虛齡49歲時加50歲,而虎齡50歲時反而不賀)。敬壽星佬兒,設中面晚酒,吃面先敬長春花(又名長生花),後簡化為席間一盤炒麵,上插長春花。賀百歲極為隆重,縣、鄉官員到堂祝壽,主家贈「百歲碗」。
喪葬
舊時沿用木殮土葬,最高等級在墓地建饗堂,設翁仲,其餘依次為龍壙、祖塋、散墓、荒場「義冢」等。葬器最高等級用槨,一般用棺,棺分大小數等,軍隊及貧者用,未成年夭亡用框(音檻,陽平),無力收屍者裹以蘆菲、草席,破土拾骨有專用壇子。僧尼用木製靈龕或壽缸火化。墳頭有磚砌、土堆兩種,磚砌亦稱槨。墓前立石碑,設食桌(土石台),墓旁植松柏。僧尼火化處建有磚塔放置骨灰。民間喪葬禮儀程序極其繁冗,多封建迷信之舉,耗費彌多,並有紙人陪葬遺俗。現時大力提倡火葬,設有殯儀館,建有公墓以存骨灰、遺像。
E. 如皋汽車站往十里花市怎麼走 有多遠坐幾路公交呢
不遠,坐6路或者2路吧,直接打的也不要多少錢的。10來快多一點吧。要是有興趣,直接向南步行,直到到達目的地
F. 如皋有哪些特產的俗語
江蘇如皋特產---白蒲黃酒黃雞東串豬黃芽菜林梓潮糕白蘿.. 白蒲黃酒
色澤橙黃、清晰透明、醇香濃郁,含有1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低度營養型飲料酒。該酒營養豐富,適量常飲,有舒筋活血、健身強心、延年益壽的功效;亦是理想的調料,有去雜增香調味的作用;還可用作中葯輔料,以增強療效。
如皋黃雞
是經過長期選育而成的地方良種。因其「黃嘴、黃腳、黃羽毛」,群眾習稱為「三黃雞」。早在清嘉慶甲子年(公元1840年)修編的《如皋縣志》中就有記載:「雞,家之常畜」,品種有「花雞、獐雞」等。「獐雞」即指雞羽如獐毛顏色的黃雞。
東串豬
為如皋養豬業的當家品種。據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編修的《如皋農民就很重視豬種的選育。「東串豬」就是在長期培育中形成的地方良種。該種豬原產於如皋西部及泰興東部的高沙土地區,現已成為全國各種豬之一。
黃芽菜
如皋種植黃芽菜至少已有240年以上的歷史,其主要產地在白蒲鎮周圍,白蒲黃芽菜著名品種有「六十日」、「菊花心」、「瓦蓋頭」、「大包頭」、「小包頭」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白皮包心,頂葉對抱,包心堅實,黃化程度高。
林梓潮糕
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為江蘇特產、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
白蘿卜
如皋人種植白蘿卜至少已有千年歷史。相傳在唐太和年間(公元827-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侶早有種植,將蘿卜作為供品,並饋贈施主,時稱萊菔,其種子叫萊菔子,供葯用。後逐漸流傳民間,廣為種植。
如皋肉鬆
如皋肉鬆的生產始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皋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鬆,由於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料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自己特有的風味。
如皋香腸
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獎。可與「廣式」香腸媲美,被稱為「如式」香腸。
花木盆景
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淵源久遠,始於宋代。現人民公園內存有北宋教育家胡瑗遺存珍品古檜柏盆景「蛟龍穿雲」,其「鹿角」畢露,蒼老挺拔。水繪園內存有落地盆景「古檜」相傳為南宋曾文昭公曾肇手植,爆齡突紋已愈八道,依然樹勢矯健。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產始於清咸豐初年(公元1851年),清末先後獲檀香山博覽會獎和「南洋勸業會」優異榮譽獎狀,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名腿之一。因如皋位置在北,故被稱為「北腿」。
工藝絲毯
以生產絲毯聞名的如皋工藝絲毯廠,曾兩次為我國政府製作大型藝術壁掛,作為國家禮品贈送聯合國。該廠與著名畫家、藝術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絲毯,被國外著名博物館購買珍藏。
董糖
始於如皋。據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聞錄》載:「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歸巢民時,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號秦郵董糖。」明亡,冒辟疆(巢民)偕董小宛歸隱如皋水繪園。海內名流,常集是園,詩酒唱和。小宛制酥糖饗客,其味佳美,為客稱道。
白蒲茶干
產自如皋白蒲「三香齋」的茶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始制於清朝康熙年間,一們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開的一豆腐乾店,店號「三香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商業較盛,油餅糧行,京貨店,水煙棧,各式菜館,點心店,魚行、茶館等店鋪林立。
G. 如皋花木大世界有鮮花批發嗎
你好 很高興解答 有的
H. 如皋過年有哪些習俗(詳細些)
我是如皋人,呵,
首先么是過年之前,打掃衛生,灌香腸,炸肉圓,蒸饅頭,送年禮拿紅包。回
30這一天,必須中午答祭天,(同時燒紙包紙錢給另一世界親人送去打麻將、打牌錢)拜4下,下午貼春聯。。。。。晚上,吃完飯後,將買回的財神(紙),土地(紙),觀音(紙),等等神靈反面對折,用香做支撐將其倚在櫃台上,桌上擺上祭品,盤子上擺上菜刀,菜刀上放撒了鹽豆腐等等。。點上放在櫃台上神靈面前的香,直至正月初五結束。放鞭炮,炮,煙火、、、、
正月初一穿新衣服,日常問候,去土地廟那給土地上香,12.00去最好。
初一中午吃面,晚上吃圓子。打牌,。,。,。、、
I.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翻譯
譯文: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裡?回到山水交匯的地方。答
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原文: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9)如皋鮮花外送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春末時節,詞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即將回家鄉(浙東)的好友鮑浩然。雖然自己家在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難以為懷,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與春光同住。
二、作者簡介
王觀(1035~1100),字通叟,如皋(現屬江蘇南通如皋)人,宋代詞人,與高郵的秦觀並稱二觀。
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科舉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進士。後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相傳曾奉詔作《清平樂》一首,描寫宮廷生活。
高太後對王安石等變法不滿,認為王觀屬於王安石門生,就以《清平樂》褻瀆了宋神宗為名,第二天便將王觀罷職。王觀於是自號「逐客」,從此以一介平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