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港山西
㈠ 十一國慶山西免費景點
1、白雲寺來
白雲寺俗稱南源十方院,此寺的韋馱雙手合十,橫寶杵於兩腕上,顯然是接待寺,所謂接待寺,是招待十方遊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簡稱「十方院」。由於此寺位於城南,又稱「南十方院」。與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稱的千壽寺相對應。
2、二龍山
二龍山高百餘米,景色秀麗,山上鮮花遍開,有益足道、愛心林、怡人台、龍山飛瀑、愛心台、長廊、大型草畫等景點,為中北大學勤工助學學生修建而成。各景點分布錯落有致,山腳下有一石碑,上書「龍園」,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去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
3、得勝古堡
得勝古堡,是一個鮮活於歷史,遺落在現代的古堡。同是明長城,這里也許無法媲美北京八達嶺長城的雄偉,但這里蒼涼古樸,卻更能讓人感覺到歷史滄桑的氛圍。午後陽光下堡內的居民悠閑自在的曬著太陽,一派和平安逸的景象。
4、北固山
鳳凰古城又名鳳凰城,距今已有530多年的歷史。相傳選址修築城垣時,在北固山頂落下一隻美麗的鳳凰,欲作蓄勢待飛之勢。人們視為吉祥之兆,故稱之為凰城。而平魯區北固山景區就位於這美麗的鳳凰城。
5、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象徵豐收吉祥;保藏了社會徵集、捐贈和出土文物共計10餘萬件。
㈡ 山西的民間風俗
山西人的衣食往行——莜麵擦魚魚
民間藝術 >> 民間藝術 >>
民間剪紙、民間麵塑、民間炕圍畫
民間玩具、民間雕刻、民間木版畫
太原曲藝、山西戲曲、唱票
山西民間刺綉:綉荷包、綉衣、童帽、耳套、肚兜、馬甲、童鞋、綉鞋、鞋墊、圍嘴、錢袋面、腰包、窯簾、信插
山西民間年畫:福壽圖、獻壽圖、福壽中堂、麻姑獻壽、連年有餘、吉慶有餘、祖國花朵、木版年畫、戲曲年畫、門神年畫、春節門畫、春聯、窗花
山西民間社火:鬧花燈、鬧紅火、放煙火、高蹺、跑旱船、跑竹馬、小車舞、挑椅舞、獅子舞、龍舞、龍舟舞、中黃高台、倒懸花鼓、鐵棍與背棍、漁翁戲海蚌、沈老爺坐轎、晉南血社火
黃河燈會、太原社火
懷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
威風鑼鼓、絳州鼓樂
正月十五鬧紅火圖片集
清徐背棍、鐵棍圖片集
山西民間玩具——布老虎
信仰民俗 >> 山西土產 >>
在山西及至全國,神靈信仰、各類禁忌與自然崇拜的各種形式做為一種民俗,隨著歷史的發展,有的已經消失了,有的發生了變化,有的依然被保存了下來,它們都是民俗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居住禁忌、婚姻禁忌、生活禁忌
農神崇拜、動物崇拜、植物崇拜
神靈信仰、宗教信仰
巫 術、占 卜、風 水
神靈信仰
黨參、平定砂貨、大同銅火鍋
太谷餅、平遙牛肉、清和元頭腦
龜齡集、推光漆器、沁州黃小米
汾酒竹葉青酒、醋鄉話醋
山西麵食、太原麵食
山西各地土特產品:太原土產;朔州土產;大同土產;臨汾土產;運城土產;忻州土產;陽泉土產;呂梁土產;晉中土產;長治土產;晉城土產
生活民俗 >> 生活民俗 >> 生活民俗 >>
山西民間婚俗:議婚、定婚、出嫁、迎娶、婚禮、拜堂、洞房、回門、太原婚俗、彩禮與嫁妝、遠娶與遠嫁
山西民間生育民俗:得喜、添喜、報喜、坐月子、滿月、抓周、奶媽、起名、開鎖、撫養、生辰
山西民間葬俗:初終、入殮、弔祭、出殯、祭奠、靈棚、祭品、喜喪
山西春節民俗:祭灶節、除夕、春節、立春、春聯、窗花、年畫、餃子、爆竹、壓歲錢、迎喜神、破五、人節、穀神節、石頭節、正月十五元霄節、太原年俗
山西其它傳統節日:填倉節、青龍節、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端午節、六月六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送寒衣節、開齋節、冬至節、臘八節
山西民間廟會:芮城合河古會、晉祠古廟會、鄉寧油糕會、廣勝寺古廟會、芮城蟠桃古會、大同城隍廟會、舊大同晾腳會、大同其它廟會
山西民間游藝與競技:翻花、打麻將、猜謎語、九連環、七巧板、猜拳、行酒令、太原酒令、跳繩、踢毽子、打鞦韆、撓羊賽、滑冰、放風箏、其它游藝競技
生活民俗 >> 生活民俗 >>
山西民居習俗:村落、民居概況、建房風俗、合龍口、建築材料、建房程序、民居形式、民居院落、四合院、地窨院、大同穿心院、長治民居、窯洞糧倉、居室陳設、防護設施、民居圖片
民居實例:柳氏民居、姬氏民居、丁村民居、砥洎城、張壁古堡、喬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何家大院、常家大院、閻錫山故居、孔祥熙故居、磧口西灣村、磧口李家山村、沁河古村落群
民間婚俗:挑蓋頭
村落:鄉村、人口構成、村落命名、村落構造、村落功能、民間社團、風化
家庭家族:婚姻、形式與功能、離婚與喪偶、家庭的繼嗣、家族結構、家族稱謂、家務、家產、家教、家慶、家祭、親戚稱謂、親戚交往、認干親
山西人的衣食住行:衣飾特點、服飾類型、飲食特點、飲食習慣、日常飲食、風味小吃、節日飲食、行旅特點、道橋旅店、行人類型、旅行用品、行旅風俗
山西各地民俗采風 >>
山西俗語「麻胡」考;山西廟會漫說;山西麵塑藝術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風俗與風俗志;《清一統志》中山西各地風俗一覽;清末民初山西婚俗的變遷;山西民風的變化;
雁北人的土豆粉絲;晉北人吃土豆;晉北人吃糕
晉北春節生旺火
大同婚俗、大同喪俗、大同出生俗、大同起名俗、大同農事俗
忻州婚俗;忻州人的撓羊賽;忻定原摔跤活動溯源;
淳樸的打平伙風俗
五台民情鄉俗;五台婚喪禮儀;五台積弊陋習;靈邱人踢毽子
晉南婚嫁民俗;晉南生育民俗;晉南民間禁忌;晉南治喪親歷記
晉南六月六走麥罷;晉南人吃辣椒
晉南血故事
洪洞三月三接姑姑
運城婚俗:抹黑與抹紅、和順:兒子娶媳婦逗公公、沁源:兒子娶媳婦逗婆婆
河東禮饃;五寨面魚
黎城襄垣人互相說笑打鬧
岢嵐民間的捏油燈
汾陽民俗;臨縣婚俗見聞
柳林人的趕牲靈與偷棗
太原酒令、太原剪紙風俗
祁縣的剪紙藝術;記載遠古文化遺存的中陽剪紙
㈢ 從雲南到山西太原順豐鮮花專線幾天到
從雲南到山西,太原豐順鮮花專線兩天就可以到
㈣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的景區建設
從2000年開始以石評梅展館為主線,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先後投資數千萬元,對展館古建築群落和配套工程進行修繕,並在2002年2月20日石評梅女士誕辰100周年,舉行了試開放儀式,石評梅展館免費對外開放。正式接待受教育者和遊客,收到良好經濟和社會效應,累計受教育者以達到十餘萬餘人次。
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建設,景區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具備開展國防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休閑度假、觀光旅遊,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好去處。
評梅景區現有對外開放景點有石評梅紀念館、石家花園、關帝廟、觀音庵、水上樂園等。 建於80年代初,1995年「石評梅紀念館 」就被授予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榮譽;1999年被授予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的榮譽; 2008年被授予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榮譽。彭真委員長和王森浩省長於八十年代親筆題寫了「石評梅 紀念館」、「高君宇、石評梅展覽」。
紀念館分為三個展室:
第一展室以「尋求真實生命的戰士」為題,從參加反帝、反軍閥活動,從事女權運動,文學創作教育、教學等諸多方面生動介紹了評梅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並用濃墨重彩祥盡講述了她與高君宇聖潔凄婉的愛情故事;
第二展室以「親情、鄉情、友情」為題講述了評梅與故鄉,與友人那些娓娓動聽的故事,從另一方面謳歌了評梅高尚人格和那顆善良的心;
第三展室以緬懷評梅為題,以告慰英靈,啟迪後人;
石家花園, 是陽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建築面積一萬余平方米(主宅)。院中有窯洞65眼,起脊房112間,院中建一玲瓏剔透的小花園,石家花園因此得名。
坐落在村南口西山坡上,為古建築磚木結構,僅住宅面積1萬余平方米,院中窯洞65眼,起背房112間。主宅院多,門多,台階多有70餘組400餘級台階似珍珠般把21個小院串聯在一起,使大院格局變化有序活而不亂;此院牆高院大,高樓門,深門洞,神秘摸測的通道;屋面是清一色的硬山式 石雕,磚雕,木雕三雕藝術精美絕倫;院中有園情趣依然。
石家花園的建築特點:
一、選址講究:石家花園,坐落在村南口西山坡上,坐西向東,背山面水,既可防風沙之侵蝕,又可納朝陽之瑞氣,既可疏宅第之污積,又可受泊水之潤澤。大院終年陽光燦爛;
二、呈階梯式布局:石家花園建於半山坡。從進院第一台階算起,要登76級台階才能到達大院最上面的正屋。大院由一組組小院組成,這些小院依山就勢,鱗次櫛比,氣勢恢弘;
三、院多、門多、台階多:石家花園主宅,由21個小院組成,大院有前後大門9座。小院間由72道過門相連。院中有院,院上有院。72道過門一開,院院相通,撲朔迷離如入迷宮;72道過門一關,個個小院自成一統,十分幽靜。70餘組300餘級台階似珍珠般把21個小院串在一起,使大院格局變化有序,活而不亂;
四、天井在中,四周合圍:石家花園,牆高院大,高門樓深門洞,其中的小院多為三進或兩進的三合、四合院。每個小院正面月台上為一明兩暗的窯洞三眼,月台下配以左右陪房。小院間有寬窄不一或彎或直的通道,曲徑通幽神密莫測;
五、屋面清一色的硬山式:石家花園,不論是寬大敞亮的過廳、倒座還是軒峻壯麗的前瞻、門樓,或是小巧別致的書房、綉樓、,其屋面為清一色的硬山式,充分顯示了明清時北方民居的建築特色;
六、「三雕」藝術精美絕倫:進入花園如進了藝術的殿堂。800餘件精美的石雕、磚雕、 木雕作品設計寓意深刻,造型翩翩如生,雕刻敲奪天工,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
七、文人墨寶畫龍點睛:石家花園有許多匾額、楹聯點綴其間。「急功好義」、「樂善好施」、「福萁延疇」、「爽挹西山」等抬頭俯首皆可映入眼簾。這些墨寶無疑提高了這些民居的文化品位,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八、院中有院,情趣盎然:石家花園大院中專辟一處建有書房、綉樓、魚池、假山,又配以小橋、流水、翠柏、鮮花,專供家人休憩、讀書、撫琴、賞花,真是「院中有院,情趣盎然」; 觀音庵建在虎岩壁山崖上,崖托庵,庵依崖,典雅瑰麗,雄奇秀麗。觀音庵正殿不知建自何代,院中牌坊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靈官殿與送子觀音殿建於道光四年。觀音庵庵小佛眾,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觀音庵「三修」而成。正殿「背山環水倚懸崖石洞上」,「據一村名勝創建久遠,不知仿自何代」,這是一修。當年,正殿前「道路蠶從林木陰翳」,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前1816 年)石君生寶(石氏七世祖之一)自籌資金建石坊一座,這是「二修」。八年後,即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 年),村民集資獻地南立其閣,即靈官殿與送子觀音殿。同時於「山門外仄纏綿砌石欄以圖經久」,這是「三修」。 至此,一座端莊峻秀、精巧別致的觀音庵便懸於虎岩壁上。
觀音庵
佔地面積不大,主體建築為「三殿一坊」。正殿建在離地面十餘米高的峭壁上。殿依著崖,崖托著殿,氣勢非凡。正殿實際上是一個拱券式窯洞,但窯洞頂部卻建成硬山式屋面。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進深兩間一間為前檐部分一間為殿堂,空間不大但結構嚴謹。殿中神台恰好建在一個天然山洞的洞口上。山洞原本很深,解放初開山採石已將山洞毀壞。正殿中供奉正觀音及善財童子和龍女。靈官殿與送子觀音殿同處一閣,閣的下層一殿三用,又是山門,又是靈官殿,又是過門。殿為拱券式窯洞,窯洞的西牆出木結構垂花前檐,前檐頂部三脊四獸,檐下為觀音庵的山門;窯洞北牆又開一通向正殿的過門,過門上方有磚制仿木結構的垂花前檐,前檐上耍頭,飛椽、禧椽應有盡有,設計華麗做工精緻。窯洞東牆根正沖山門有一神台,神台上坐著一位凶神惡煞,這便是道教有名的護法神將王靈官。閣的二層為送子觀音殿。此殿為起脊房,屋面五脊六獸。殿不大神卻不少,神台上,中間為送子觀音,兩邊為眼光菩薩和痘症聖母。神台下左右各立送子娘娘和老照爺。閣在下院,正殿在上院。上下院以台階相連。台階中段建一石坊。石坊結構簡潔明快卻十分精緻,頂部為一石雕,瓦楞滴水樣樣俱全,橫額鑲有磚雕刻,正面四字為「慈雲普蔭」,背面是「神功永著」。整個觀音庵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典雅瑰麗,雄奇靈秀,真不失為一個祈福禳災的好去處。
㈤ 山西省孝義市哪裡有鮮花實體店,哪家比較好
中庸之道 道路以目 目瞪口呆
㈥ 4月10號至15號山西樹木是否有綠葉現在去的話能否看到鮮花和綠草
這位朋友你好!
不知道你的目的地是哪裡,不過山西的大部分地方在4月10號到15號期間都會有好多樹木已經長出了綠葉,盡管還不是全部,畢竟春天的景象還是不錯的,至於鮮花和綠草幾乎不用費事就可以看到,自3月上旬開始,鮮花和綠草就開始由南向北蔓延了。
歡迎你到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