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舞會教案
Ⅰ 小班教案春天的舞會
什麼才是我要的幸福,是擁有無盡的財富,是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這些都不是,那麼什麼是幸福呢?
古往今來,無數人執著地追求著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懷抱著幸福的夢想,吞下了長生不老丹,飛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可獨守著寒冷的廣寒宮,她是否會感到做神仙的幸福呢。
而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的馬蒂爾德,在戴上項鏈做著幸福的夢的同時,卻沒有想到這幸福是那樣地短暫,她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對嗜財如命的葛朗台,擁有如山的金幣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當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輪椅上盯著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時,這樣的幸福是多麼的可悲。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覺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適合,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
當中國的封建學子們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為人生的最大幸福,並且為之奮斗終身時,吳敬梓則用他的筆給我們繪出一個中舉後的范進喜極而瘋的場面,幸福就是如此嗎?我懷疑了。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詩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杜甫認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寫照。司馬遷用「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詮釋著自己對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陽樓的范仲淹面對滾滾的江水,吟誦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此為幸福。
感嘆古人對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漸漸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麼樣的。它不是千金的財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為人,為別人著想的奉獻,是付出,這就是我要的幸福。
Ⅱ 小班生日舞會的教案
<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案書寫過程的關鍵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溫故而知新,提問復習上節內容
2.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4.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教案實例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Ⅲ 欣賞花之圓舞曲玫瑰三願教案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花之圓舞曲》的欣賞過程中充分體會作品的美感,享受音版樂美所產權生的愉悅感受。
2. 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從中體會圓舞曲共有的特點以及該作品特有的韻律特點(音樂的自律);並將自己的感受通過舞、唱、演等方式表達出來。(音樂的他律)
3.通過簡單的動作及表現形式的變化了解、記憶作品主題,感知作品結構。
教學重點:感受《花之圓舞曲》的韻律,體會作品的音樂美。
教學難點:從音樂的「自律」到「他律」,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由正確感受到自然表達的提升。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三拍子的節拍韻律:圓舞曲共性的感受與表達。
1.入境欣賞,動作體驗
2.圓舞曲節拍感受與表現。
二、第二樂段:《花之圓舞曲》中的特有韻律的感受與表達。
1.旋律線條的韻律(第二樂段主題1)
2.節拍重音變化產生的韻律(第二樂段主題2)
3.第二樂段的完整感知
三、第一樂段:「花之舞會」——學生對音樂理解之表達。
1.情境設置
2.結合動作欣賞感知需表現的音樂元素
3.小小舞會:自我表達的演練與提升
四、作品的完整呈示與欣賞。
Ⅳ 多元快樂成長課程數學鮮花舞會教案
小班數學活動:花環舞會
活動目標:
1.嘗試將3種顏色的小花進行規律排序,感受參與數學活動的快樂。
2.鼓勵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有序的取放材料。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感知過兩種顏色的規律排序
☆物質准備: 3種顏色大小不同的花若干、膠水、棉簽、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嘗試將3種顏色的小花進行規律排序
活動難點:能夠在操作過程中認真、細心,避免排序後面的錯誤。
活動過程:
一、看課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課件中創設的城堡中的舞會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課件發現有兩個芭比娃娃沒有參加舞會。因為她們的花環沒有製作完成,激發幼兒幫助她們的願望。
二、觀察花環發現排序規律
1、幫助芭比製作花環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未做完的花環,發現三種顏色小花排序的規律,進行填補式排序。教師提問:「花環是黃色、藍色和紅色,黃色、藍色和紅色,下面該是什麼顏色了呢?」
在幼兒幫助芭比的過程中感知3顏色有規律的排序。
2、芭比邀請我們參加舞會
幫助芭比完成花環,她們開心的去跳舞了。為了感謝我們,芭比邀請我們去參加舞會。但是需要我們也每人製作一個花環。教師提問:「我們也可以去參加舞會了,請問你要用三種顏色做一個什麼樣子的漂亮的花環呢?」引導幼兒設計自己喜歡的花環。
三、製作漂亮的花環
引導幼兒取小組的材料。在製作花環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將三種顏色的小花進行幼兒規律的排序。過程中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提示幼兒要檢查一下自己排的是否正確。
四、花環舞會
花環做完了,大家一起參加舞會了!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將花環投放在小舞台。豐富小舞台舞會的活動內容
Ⅳ 幼兒園大班魔力恐龍舞會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設計思路來源於孩子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家長們最熟悉的,也是時下最時尚的動畫大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為題材而構思的。通過耳熟能詳的背景音樂烘托整個游戲氣氛,讓孩子們以最高漲的激情快速投入到游戲中。游戲的情節設計和裝扮過程也是動畫片「真人版與搞笑版「的體現,可謂「寓教娛樂,妙趣橫生」。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集體舞,創編並合作表演挖陷阱,織網的動作。 2、能在腕花和標記的幫助下,迅速變化往圓心交替走和圓上走的隊形並結伴交換舞伴。 3、體驗集體舞中戰勝灰太生狼參加舞會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創編出了挖陷阱織網的動作。 教學難點:結合挽帶和標記迅速變化圓心交替走及圓上走。 活動准備 音樂《喜洋洋》、紅黃花40朵,面具、演出服裝 活動過程 師生隨喜羊羊和灰太狼音樂入場 (一)、動畫一:村長:小羊們,我們青青草原要開舞會了,我們還請了許多客人到我們青青草原來,你們慢慢去准備吧! 動畫二:灰太狼,羊村要開舞會了…… 師說:唉呀,灰太狼要在開舞會的時候來抓我們,怎麼辦?你們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先抓住他呀? (二)、老師引導幼兒想辦法,並創編動作。 1、學習音樂第一部分打招呼,交朋友動作。 2、學習音樂第二部分挖陷阱的動作。 3、學習音樂第三部分織網的動作。 (三)、完整的隨音樂跳二遍。 師:這灰太狼可不容易對付,我們要多挖幾個陷阱它才會上當。 (四)、師:舞會快要開始了,灰太狼也快來了,我們要加油干呀!(幼兒隨師跳集體舞途中,放灰太狼錄音)舞會要開始了,我得想辦法混進去,然後一個一個把它們吃掉。一位教師扮灰太狼進入場地,說:我要吃掉你們,唉呀,我掉到陷阱里了,求求你們饒了我吧! 師:快快,我們牽起雙手把網拉緊。 (五)參加舞會 師:小朋友們真勇敢,唉呀,舞會快開始了,我們還沒打扮自己呢。快快抓緊時間把自己打扮得要多美有多美。(師生換裝)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一節大班集體舞活動《快樂的舞會》,這是一節以幼兒集體創編舞為主線的課程。之所以選擇了這一類型的音樂活動,是因為喜羊羊與灰太狼是我們小朋友所熟悉和喜愛的好朋友,在活動中幼兒通過挽帶和標記的幫助能迅速變化往圓心交替走和圓上走的隊形,通過這節課,能讓幼兒體會到大家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所帶來的快樂。整個活動,目標基本達到。從目標的完成度來看,尤其是中間的難點環節,幼兒創編出了挖陷阱織網的動作並結合挽帶和標記迅速變化圓心交替走及圓上走這一環節目標基本完成,但同時,我感覺整體安排欠緊密,難點沒有加強,其實挖陷阱這個簡單的動作幼兒已經能夠很快掌握,在實施中可以適當地根據進度減少練習次數,同時,織網這環節是難點中的復雜之處,老師應一步步引導幼兒(先腳——手——打結)多花點時間練習,並且,由於踏腳等細則沒有說清楚,使幼兒很迷茫,操作時就顯得不順暢了。
Ⅵ 中班音樂花園舞會教案
活動設計:復
孩子對周制圍事物充滿了好奇,什麼事都想嘗試一下,服裝上美麗、新異的紐扣常常會吸引他們。有時衣服上的紐扣會松脫,由於紐扣的 「小」與「巧」,特別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幼兒往往不自覺地會把小紐扣看一看、咬一咬,甚至無意中吞下,其焉險性是顯而易見的。利用日常生活讓幼兒學習正確的處理方法,有初步的積極自我保護意識正是本次活動的主旨所在。
Ⅶ 中班教案《月亮的化妝舞會》
【活動目標】
1、用疊高的方法幫助故事中的動物嘗月亮的味道,掌握科學合理的疊高方法。
2、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小動物們齊心協力吃到月亮後的快樂。
【活動准備】
PPT(月亮的味道),小夜曲mp3,咔嚓mp3、小動物圖片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問題產生。(意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森林裡的夜晚,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讓我們去看看。
關鍵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夜晚,仰望月亮的動物一共有幾只呢?
9隻動物看著月亮,它們會是誰?想些什麼呢?(出示幼兒猜到的動物)
小結:你們真厲害,原來是烏龜……,它們看著月亮,心想:月亮,是什麼味道?是甜的,還是鹹的呢?真想嘗一小口啊!
二、分組疊高。(意圖:用疊高的方法幫助故事中的動物嘗月亮的味道。)
關鍵提問:那怎樣才能嘗到月亮的味道呢?
引導語:你們的辦法真多,動物們也想了個辦法,它們一個個疊起來,就能嘗到月亮了那它們會怎麼疊起來呢?
提示語:我把這些動物都請來了,讓我們分成六組,來商量一下怎麼疊起來才能穩穩的。疊好了請你們來說一說,你們的理由。
關鍵提問:哪一組先來介紹?讓我們看看他們(jy135幼兒教育 www.jy135.com)疊高的順序,你們來說說自己的理由。
哪一組和他們不一樣的,也來說一說。
除了順序不同,你們覺得疊高的時候還要注意什麼?
小結:你們想了很多疊高的方法,那怎樣才是科學合理的?讓我們來聽聽故事吧!
三、理解故事。(意圖:掌握科學合理的疊高方法。)
引導語:小動物們都想嘗月亮的味道,小海龜第一個爬到最高的山上,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龜夠不著。於是,烏龜請來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來,說不定就能嘗到月亮了。」
關鍵提問:這么多的動物,為什麼烏龜請了大象?
烏龜這么小,大象那麼大,為什麼烏龜要請大象站在自己的背上呢?
小結:烏龜覺得大象在所有動物里最大,所以請來了大象,而且烏龜的殼非常的堅硬,它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所以它讓大象站在自己的背上。
引導語:可是月亮非常的調皮,大象爬到了烏龜背上,月亮往上跳了下,還是沒嘗到。關鍵提問:這時大象會請誰呢?為什麼?長頸鹿又請了誰?猜猜它的理由。
大象、長頸鹿、斑馬都是按怎樣的順序疊高的?接下去依次會是誰呢?
引導語:小老鼠最小,它先爬到了烏龜身上,再爬到了大象身上……總算爬到了最高。
關鍵提問:咦!疊的這么高了,它們會不會倒下來呢?為什麼?
小動物們除了順序不同,它們疊高的時候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小結:原來它們除了從大到小,站在有著堅硬的殼的烏龜身上,而且還是頭尾交錯的往上疊,這樣才會更加的穩固。
四、感受快樂。(意圖:體驗小動物們齊心協力吃到月亮後的快樂。)
關鍵提問:(播放聲音:咔嚓)發生了什麼?
引導語:月亮一不留神,被小老鼠咬了一口,它把這一口分給了它的同伴,大家都嘗到了月亮的味道,感受到了齊心協力獲得成功的快樂。
關鍵提問:那嘗到月亮味道的一共有幾只動物?
那開始的時候,黑夜中有幾只動物的眼睛你們還記得嗎?
為什麼疊高的只有8隻動物呢?還有一雙眼睛又是誰的呢?
引導語:原來看著月亮但是沒有參加疊高的是一條小魚,小魚覺得它身邊也有一個月亮,這是月亮嗎?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結:小動物們團結合作,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疊高,嘗到了月亮的味道。這是個有趣的故事,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的設計雖然偏向於科學領域,但是整個活動以故事貫穿,旨在讓幼兒通過操作對科學合理的疊高方法感興趣,再通過故事把這種方法傳遞給幼兒,讓他們能夠把這種經驗遷移到自己的建構活動中。
整個活動孩子的積極性很高,也能夠理解首位交錯重疊的方法,並且感受到了同伴間齊心協力吃到月亮後的快樂。然而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運用材料來進行一種科學的驗證,讓整個活動可以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