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與霧凇
『壹』 請問霧凇和霧淞有什麼區別啊
霧凇和霧來淞讀音方面沒有區自別,但是「霧淞」這個詞實際上是錯誤的。
「淞」僅用於地名,而「凇」只能用於氣象專用名詞。
霧凇,俗稱樹掛,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是非常難得的自然奇觀。
(1)鮮花與霧凇擴展閱讀
「凇」和「淞」的區別
「凇」和「淞」的誤用頻率比較高。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的《簡明氣象詞典》中的「雨凇」和「霧凇」條目,就全部將「凇」誤為「淞」。
「淞」僅用於地名,如發源於江蘇、流經上海、匯入黃浦江的吳淞江、淞滬地區」。
「凇」的用法很局限,只能與氣象專用名詞
「雨凇」「霧凇」搭配使用。
『貳』 霧凇與霧淞的區別
霧凇是一種附著於地面物體(如樹枝、電線)迎風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層專。它也是由過冷屬水滴凝結而成。
而冬日裡不凍的江水騰起來的水氣,遇到寒冷的空氣在樹上凝結為霜花,氣象學稱之為「霧淞」,當地群眾稱為「樹掛」。
也就是說,霧凇是冰;而霧淞是那種現象哦
『叄』 雨凇和霧凇之區別
1、形成方式不同
雨凇為超冷卻的降水碰到溫度等於或低於零攝氏度的物體表面版時所形成玻璃狀的透明權或無光澤的表面粗糙的冰覆蓋層。
霧凇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是非常難得的自然奇觀。
2、密度不同
雨凇比其他形式的冰粒堅硬、透明而且密度大為0.85克/立方厘米,
雨凇相似的霧凇密度為0.25克/立方厘米。
3、形成方式不同
雨凇形成時為典型天氣是微寒且有雨,風力強、霧滴大,多在冷空氣與暖空氣交鋒,而且暖空氣勢力較強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霧凇形成的苛刻條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長,又要求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霧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雲,又靜風,或是風速很小。空中的雲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間有雲時,削弱了向外的長波輻射,使地面氣溫降低較慢,晝夜溫差相對較小,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就不會凝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霧凇
網路-雨凇
『肆』 什麼是霧凇
霧凇俗稱樹掛,抄在北襲方常見,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因此霧凇現象在我國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過冷卻水滴,並達到一定溫度就可形成。
『伍』 霧凇和雪有什麼區別呢
1、形成方式不同
霧凇,俗稱樹掛,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是非常難得的自然奇觀。
雪:從混合雲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的固體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
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小。
2、凝結物不同
霧凇非冰非雪,而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凝華的水蒸氣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霧凇形成需要氣溫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時能具備這兩個形成霧凇的極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更是難得。
雪晶主要是在雲中凝華增大的,首先在冷雲中通過冰核的作用產生冰晶,通過凝華(冰晶過程)長大成雪晶,以後還能撞凍過冷水滴而長大。雪晶撞凍過冷水滴很多時,外形會改變。雪晶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這同它們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關。
3、形成條件不同
形成霧凇的苛刻條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長,又要求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霧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雲,又靜風,或是風速很小。
空中的雲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間有雲時,削弱了向外的長波輻射,使地面氣溫降低較慢,晝夜溫差相對較小,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就不會凝結。
若是掀掉了這床被子,熱量就更多地散發出去,使得地面溫度降低,為水汽的凝結提供了必要條件。大風是霧凇形成過程中的天敵,它總能把形成過程中結構鬆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擁在一起的霧凇也會被吹得無影無蹤,微風或靜風條件為水汽凝結凝華成霧凇提供保障。
一般冬季,晴天與靜風或微風天氣同時出現的概率並不很大。另外,在有過冷卻霧的時候,特別有利於冰晶在地面物體上增長。
這時在電線上、樹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霧凇"。在有霧而溫度又高於0°C的時候,霧滴沾附、匯聚在樹葉或其他物體上,叫做"霧凝",這在森林中最常見。
雪是在混合雲中,由於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斷凝華增大,成為雪花。當雲下氣溫低於 0℃時,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雲下氣溫高於 0℃時,則可能出現雨夾雪。雪花的形狀極多,有星狀、柱狀、片狀等等,但基本形狀是六角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霧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雪
『陸』 雨凇、雪凇和霧凇有什麼區別
1、雨凇
超冷卻的降水碰到溫度等於或低於零攝氏度的物體表面時所形版成玻璃狀的透明權或無光澤的表面粗糙的冰覆蓋層,叫做雨凇。雨凇是在特定的天氣背景下產生的降水現象。形成雨凇時的典型天氣是微寒(0-3℃)且有雨,風力強、霧滴大,多在冷空氣與暖空氣交鋒,而且暖空氣勢力較強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2、雪凇
由於降雪附著於物體表面不斷聚集形成的白色沉積物就形成雪淞。雪淞是一種冬季自然現象,一年之中能形成雪淞的時候並不多。其形成原理是,雪花飄落時氣溫較高,部分雪花落到地面或樹木上化成水。在降雪過程中,如果遭遇寒流,氣溫驟降,雪就不再融化,雪花被樹枝上的水珠粘住、凍結,越積越厚,就形成了雪凇。
『柒』 關於贊美霧凇的詩句
關於贊美霧凇的詩句
一、
柳樹結銀花,松柏綻銀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寒江曉霧,正冰天、樹樹凇花雲疊。昨夜飛瓊千萬縷,誰剪條條晴雪?冰羽晶瑩,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闕。煙波照影,翩翩思與誰約?
二、
漫嶺霧朦朧,欣然凝作瓊.
瑩瑩臨玉界,皓皓步天宮.
風起掀雲浪,日蒸飛蠟虹.
回頭看遠樹,景色已蔥蘢.
三、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7)鮮花與霧凇擴展閱讀:
霧凇的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記載霧凇最早的國家,千百年來,中國古代人很早就對霧凇有了許多稱呼和贊美。早在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書的《春秋》上就有關於「樹稼」的記載,也有的叫「樹介」,就是現在所稱的「霧凇」。
宋曾鞏《冬夜即事》詩 即有所載:「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門霧凇寒。聞說豐年從此始,更回籠燭卷廉看。」:「齊寒甚,夜氣如霧,凝於木上,旦起視之如雪,日出飄滿階庭,尤為可愛,齊人謂之霧凇。諺曰:『霧凇重霧凇,窮漢置飯甕。』以為豐年之兆。」宋人稱「霧凇」,而「以為豐年之兆」。其觀念很可能源於霧凇的古名「樹稼」。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捌』 霧凇和冰掛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霧凇,俗稱冰花、樹掛等,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是非常難得的自然奇觀。
2、冰掛是指超冷卻的降水碰到溫度等於或低於零攝氏度的物體表面時所形成玻璃狀的透明或無光澤的表面粗糙的冰覆蓋層。
二、形成原因不同
1、霧凇是一種附著於地面物體(如樹枝、電線)迎風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層。它也是由過冷水滴凝結而成。過冷水滴(溫度低於零度)碰撞到同樣低於凍結溫度的物體時,便會形成霧凇。當空氣中的水蒸氣碰上物體馬上凝華成固態時便會結成霧凇層或霧凇沉積物。
2、冰掛是由於冰水碰到溫度等於或低於零攝氏度的物體表面時凝固形成的,需要潮濕冰冷天氣才能形成。
(8)鮮花與霧凇擴展閱讀
性狀特徵
霧凇是一種附著於地面物體(如樹枝、電線)迎風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層。由於霧凇中霧滴與霧滴間空隙很多,因此霧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霧凇輕盈潔白,附著在樹木物體上,宛如瓊樹銀花,清秀雅緻,這就是樹掛(又稱雪掛)。
霧凇形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過冷卻霧滴碰到冷的地面物體後迅速凍結成粒狀的小冰塊,叫粒狀霧凇(或硬凇),它的結構較為緊密。另一種是由霧滴蒸發時產生的水汽凝華而形成的晶狀霧凇(或軟凇),結構較鬆散,稍有震動就會脫落。
『玖』 霧凇與霜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霜主要是在晴朗靜穩抄的夜間形成,霧凇則可在一天的任何時間形成,一般是在有霧的陰天時形成。霜形成在物體水平表面上,而霧凇,則主要在物體的表面或與地面相垂直的面上形成。霧淞對作物有利,而霜對作物有害。
霧凇也叫「樹掛」。有霧時,空氣中 的水汽直接在物體上凝華或冷卻、霧滴 直接在物體上凍結形成的乳白色冰晶 物,就是霧凇了。當水滴小到一碰上物 體馬上凍結時便會結成霧凇層或霧凇沉 積物。霧凇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 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它其實也是 霜的一種,顆粒狀霜晶稱為霧凇。
『拾』 霧松與雪松的區別
雪松和霧凇的區別:雪松是樹,而霧凇是一種自然奇觀。
雪松(學名:Cedrus deodara (Roxb.) G. Don)是松科雪松屬植物。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葉針形,長8-60厘米,質硬,灰綠色或銀灰色,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開花。球果翌年成熟,橢圓狀卵形,熟時赤褐色。產於亞洲西部、喜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國只有一種喜瑪拉雅雪松,分布於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於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帶,中國多地有栽培。
霧凇(wù sōng)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氣遇冷凝華而成,是非常難得的自然奇觀。
霧凇非冰非雪,而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凝華的水蒸氣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霧凇形成需要氣溫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時能具備這兩個形成霧凇的極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更是難得。
「霧凇」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代宋·呂忱(公元420年—479)所編的《字林》里,其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這是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霧凇」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