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鳥鮮花
Ⅰ 蜂鳥和太陽鳥有什麼聯系
太陽鳥被稱作「東方蜂鳥」
在拉丁美洲的熱帶叢林里,有種在花叢中嗡嗡振翅的超級小鳥——蜂鳥,它們大多數成員的共同特徵就是都有小小的身材;都有一根吸食花蜜用的、長長的喙;都有一身閃著金屬光澤,五彩繽紛的羽毛。在那裡,它們是花兒的傳粉紅娘。
然而,花兒的世界卻絕不僅僅局限於拉美,在遙遠的東方,亞洲東南部的森林和山地,那裡也有一年四季都開滿美麗鮮花的山坡和溪谷,那裡也同樣需要為花兒們傳粉的小小紅娘。在那裡,美麗的太陽鳥填補了蜂鳥的生態位置,被人們譽為「東方蜂鳥」。
太陽鳥具備了蜂鳥的絕大部分特徵:小小的身材、長長的喙、閃耀著五彩金屬光澤的羽毛和在花叢中振翅吸食花蜜和傳播花粉,但是在分類學上,它們一個屬雀形目的太陽鳥科,一個屬雨燕目的蜂鳥科,幾乎沒有什麼親緣關系。造就它們這些幾乎相同特徵的,是相同的環境和相同食物。我國的太陽鳥共有7種,它們是紫頰直嘴太陽鳥、藍喉太陽鳥、綠喉太陽鳥、叉尾太陽鳥、黑胸太陽鳥、黃腰太陽鳥和火尾太陽鳥。其中,藍喉太陽鳥是我國分布最廣的一種太陽鳥,最大能長到15厘米左右,雖然這個尺寸要大出蜂鳥許多,但較之同目的小麻雀可要算小之又小了。
個子纖小的太陽鳥,在太陽初升時,揮動它那鮮艷的小翅膀,敏捷地將長長的嘴,伸進花蕊深處吸食花蜜,那懸停半空倒吊身子的高難度動作,和美洲的蜂鳥一模一樣,被譽為「東方蜂鳥」。太陽鳥是一種典型的熱帶鳥類,我國有6種太陽鳥,分布在海南的叉尾太陽鳥是其中一種。世界上個極大和個極小的鳥類均會吸引人們新奇的目光。大家都說世界最小的鳥分布在美洲等地的蜂鳥,它們體重僅1.8克,而海南的叉尾太陽鳥體重才5-6克,當推世界名副其實的最小的鳥。
純色系的顏色——紅、藍、黃占據了全身大部分毛色,藍色部分閃耀著金屬光澤。由於太陽鳥的食物主要是花蜜,因此需要長時間地在花前不斷振翅,這樣的勞動其能量消耗是蠻大的,因此又促使它們不斷取食,因此太陽鳥給人的感覺總是活躍好動、忙碌不停。而植物呢?許多熱帶花卉也已適應了這種鳥媒傳粉的方式,特生出適合太陽鳥嘴形的喇叭筒狀花朵,並為其賦予美麗的顏色,或鮮紅,或橘黃,使小小的太陽鳥在老遠就能發現它們。除花蜜外,它的食譜里還有昆蟲和小型漿果,如甜美多汁的懸鉤子等。太陽鳥的巢是一種小巧的懸掛結構,由細草葉、毛發和其他柔軟材料構成,堪稱精美直至。這些,都是人們喜愛它的原因。
Ⅱ 誰說中國沒有蜂鳥!
這是黃腰太陽鳥
http://ke..com/view/373731.htm?fr=ala0_1_1
太陽鳥和蜂鳥的外觀主要區別是:
蜂鳥腳很弱,四內趾朝前,僅能支容撐身體,太陽鳥腳相對較強,能走路,腳趾三前一後;
蜂鳥翅膀上羽毛初級飛羽佔了絕大部分,太陽鳥翅膀羽毛常態化;
蜂鳥飛行時發出嗡嗡聲,太陽鳥飛行不發出太大聲音。
太陽鳥可以嘗試用糖水飼養。
Ⅲ 各位好 麻煩告訴我 日照花卉市場的具體位置
日照大約有兩家花卉市場,山東路上的百川花卉規模比較大,北京路鐵路立交橋附近也有一家,名字不記得了,規模要小一些。
Ⅳ 太陽鳥的物種分布
極樂鳥
傳說,極樂鳥是一種神鳥,它住在「天國樂園」里,吃的是天露花蜜,飛舞起來能發出一陣陣迷人的樂聲。因此,又叫天堂鳥、太陽鳥、風鳥和霧鳥。南太平洋的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世界有名的極樂鳥的主要棲息之地。據統計,全世界有40多種極樂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就有30種,其中最出名的要數藍極樂鳥、無足極樂鳥和王極樂鳥。極樂鳥頭部為金綠色,披一身艷麗的羽毛,特別是有一對長長的大尾羽,更顯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藍極樂鳥在求偶時,或仰頭拱背,豎起身體兩側的金黃色絨毛;或倒懸在樹枝上,抖開全身織錦般艷麗的羽毛,以吸引雌鳥。 「無足極樂鳥」並不是真的無足,只是足短一些,飛行時藏在長長的羽毛內,人們見不到。無足極樂鳥的尾翼比身體長二三倍,又被稱作長尾極樂鳥。王極樂鳥體長只有20厘米左右,比別的極樂鳥小得多。它對愛情忠貞不渝,一旦失去伴侶,另一隻鳥就會絕食而死。王極樂鳥生性孤獨,不願和別的極樂鳥共棲一處。當別的極樂鳥遷徙時,它也隨之飛上天空,充當空中「引路者」。極樂鳥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象徵,連國旗、國徽、民航客機和各種紀念品上都能見到它的形象。
極樂鳥中最有名的種類有紅極樂鳥和大極樂鳥。大極樂鳥產於新幾內亞阿魯群島,在繁殖期間雄鳥非常艷麗。額、頰、喉等墨綠色;頭、頸黃色;上體暗赤栗色;脅部有長飾羽,其基部橙黃,中部黃色,前部白色;中央尾羽僅存羽軸,並延成鐵線狀。雄鳥群集於大樹上,高舉雙翅,伸直頸部,聳起羽毛並連續顫動,展開脅部長羽,進行集體性表演,從一樹枝飛向另一樹枝,使整棵樹上好像鮮花怒放,鮮艷奪目。
太陽鳥極樂鳥棲息在熱帶的峻山密林中,極樂鳥科共有40餘種,巴布亞紐幾內亞擁有30多種,其中珍貴的頂羽極樂鳥、帶尾極樂鳥、藍羽極樂鳥和鐮嘴極樂鳥等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特產。 頂羽極樂鳥頭上有兩根長達60厘米的頂羽,超過體長近兩倍,猶如長辮姑娘,飄逸悠雅。有趣的是兩根頂羽的顏色和結構並不對稱,一根褐色,另一根羽桿上長著藍色光滑的細絨毛。
帶尾極樂鳥全長76厘米,它的體羽栗色,雙翅下各有一簇金黃色的絨羽,當風起舞時絨羽豎起,形成金光燦爛的兩把扇面,「孔淮開屏」。
鐮嘴極樂鳥的嘴像一把9厘米長的鐮刀,它棲息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雄鳥具有正副翅膀,它的副翅是向雌鳥逗性時才張開,顯示自己的美姿。那時它的四翅會像剪刀一般,一張一合,並唱著動聽尖亮的歌聲,在空中輕盈,靈巧地上下舞。
極樂鳥:巴布亞紐幾內亞人民最引以自豪的就是極樂鳥,它們認為極樂鳥是來自天堂的神鳥,又名「天堂鳥」。
Ⅳ 楊麗萍電影《太陽鳥》的下載地址
中文名稱:雲南映象
資源類型:RMVB
專輯歌手:楊麗萍等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簡介:
內容概述
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是一台既有傳統之美,又有現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她將最原生的原創鄉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經典全新整合重構,再創雲南濃郁的民族風情。在歌舞集中,原生、古樸的民族歌舞與新銳的藝術構思的碰撞,將帶給您一種特定的「雲南映象」。
著名舞蹈家楊麗萍首次出任大型歌舞集總編導及藝術總監,並領銜主演。
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元素。
雲南各民族民間著裝的生活原型。
62面鼓的鼓風、鼓韻。120個具有雲南民族特色的面具。
《雲南映象》中的道具、牛頭、瑪尼石、轉經筒等全是真的70%的演員系雲南的少數民族。
亦真亦幻的舞台、燈光及立體畫面效果。
序 Prelude
混沌初開 Born of the Earth
「天地混沌的時候沒有太陽,沒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東邊亮了,再敲一下,西邊亮了……」——綠春縣牛孔鄉「神鼓」歌謠。
第一場太陽
雲南鼓的傳說和種類堪稱中國之最。鼓在雲南,不僅僅是一種樂器,而是民族的一種崇拜、一種圖騰。它或象徵母體,或形似女陰。雲南的鼓從材料上分,有皮鼓、石鼓、銅鼓、木鼓;從歸屬的民族上分,又有太陽鼓、芒鼓、熱巴鼓、大背鼓等等。
雲南佤族的木鼓分「公鼓」、「母鼓」,配成一對;要砍樹制鼓,先要舉行祭祀儀式。佤族人說,木鼓的花紋是無法畫完的、歌也是無法唱完的,舞也是無法跳完的……
太陽鼓(西雙版納州基諾族)
鼓舞反映出雲南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鼓槌、鼓面很有男女生殖的形似特徵,打鼓更具明顯的交合象徵意味。
太陽鼓,是基諾族最神聖的器物,傳說洪荒年代基諾族的祖先阿麥腰白造了一隻太陽鼓,麥黑與麥妞藏在鼓內躲過了災難,繁衍了基諾族的後代。太陽鼓只有節日才能敲,太陽鼓舞是基諾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太陽鼓的正面似一輪太陽,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徵太陽的光芒,基諾人在除夕敲鼓,據說能帶來吉祥。
芒鼓(建水縣哈尼族) Manggu Drum
哈尼族的舞蹈大多與芒有關。鼓聲是人們向「摩米」(即天神)對話的道具,鼓裡放有五穀及象徵人丁興旺的青草。芒舞是哈尼族在傳統的「昂瑪吐」節上表演的祭祀性喜慶舞蹈。
唯建水龍岔河一帶獨有。芒鼓舞有清山凈寨、驅邪避鬼、祈求豐收之意。
銅芒(滄源縣佤族) Bronze Gong
佤族對芒鑼如對木鼓、銅鼓一樣尊崇和喜愛。但木鼓、銅鼓既是樂器又是通天的「神器」,而芒鑼則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銅鑔舞
流行於西雙版納州哈尼族愛尼支系的一種舞蹈。先民們用兩片銅鑔相撞發出的洪亮聲音來與神靈溝通。
象腳鼓(德宏州景頗族) Elephant-foot Drum
因形似大象的腿故名象腳鼓,演奏時用糯米飯粘在鼓面中心調試音的效果,象腳鼓流行於德宏、西雙版納、臨滄及雲南周邊的東南亞各國。群眾說:「象腳鼓一響,腳桿就癢」。《象腳鼓舞》是傣族在喜慶佳節或是迎接遠方來的客人時表達美好祝福的一種民間舞蹈。
神鼓(綠春縣牛孔鄉彝族) Divine Drum
「神鼓」流傳於雲南綠春一帶,當地人叫「熱波比」。現在,綠春縣牛孔鄉只有一個婦女能打這種鼓,「神鼓」有24套打法,概括了祭祀、生殖繁衍、祈求豐收、婚喪嫁娶等內容。
打鼓前要「祭鼓」。打「神鼓」慶賀生育的唱詞是:「剛生下來的娃娃,聽不見,看不見,話也不會說;敲一下,耳朵就聽見了;再敲一下,眼睛就看見了……」。
第二場Scene Two
土地Earth
月光Moonlight
(獨舞表演楊麗萍)
Solo Dance by Yang Liping
「你是一條婀娜的蛇,蜿蜒在銀色的月河。閃亮的身驅舞動著舌,夜晚的星空唱著
歌……」
楊麗萍一直以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樣有形和無形,她用抽象和變形的肢體語言表現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聖潔,在舞蹈中我們會看到舞蹈家是怎樣張開她那想像的翅膀。
花腰歌舞
(石屏縣花腰彝) Song & Dance of Huayao Tribe
彝族人有句俗話:「有嘴不會唱,白活在世上;有腳不能跳,俏也無人要」。「海菜腔」發源於雲南石屏異龍湖一帶,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魚時,一邊劃船,一邊唱歌,歌聲就象水中隨波浪起伏的海菜,因而叫「海菜腔」,「海菜腔」極其優美、復雜、動聽,是滇南「四大腔」(「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山腔」)中最難學、最難唱的民歌。舞者們唱三拍,跳二拍,手擊一拍,在原生、經典舞蹈中堪稱一絕。生活在石屏縣哨沖、龍朋、龍武一帶的花腰彝,小姑娘從11、2歲就開始學做針線,綉花、縫衣服,一套衣服要做4、5年,最後就穿著這套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衣服出嫁,不會綉花縫衣的姑娘嫁不出去。演員們穿的衣服就是她們親手縫制的。
煙盒舞 Yanhe Dance
煙盒舞是雲南石屏、建水、峨山、通海一帶彝族尼蘇支系(俗稱「三道紅彝」)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一種活動。以傳統的裝煙絲盒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面,以手指彈響作節拍,舞蹈形式有雙人舞、三人舞、集體舞,舞蹈隨著清脆悅耳的煙盒節拍,鏗鏘的四弦聲、笛子聲翩翩而起,善舞者,套路形象生動,妙趣無窮。夜晚,彝族男女青年圍在篝火邊,彈著四弦,唱著「海菜腔」等曲子;之後,男女青年在「正弦」的伴奏下,開始斗「蹄殼」(鞋子),互相用腳去碰對方的腳,進行試探;聚會的高潮是跳一種摹仿各種動物交尾、男女青年身體親密接觸的舞蹈,有「扭麻花」、「蜻蜒點水」、「鴿子渡食」、「螞蟻走路」、「銀瓶倒水」、「鷺鷥拿魚」、「蝦螞蟲扭腰」等;接著小夥子開始「搶姑娘」,到密林中幽會……。「踩谷種」、「踩茨菇」等,則為反映農耕的舞蹈,彝族人極為喜愛煙盒舞,人們說:「聽見四弦響,腿桿就發癢」。
歌詞:「噻,噻,噻哩洛噻哩洛噻洛哩噻……曬著曬著石屏乾腌菜呀,曬著曬著石屏芥蘭菜,采著鮮花是唱呀唱歌來……」。
女兒國 Kingdom of Women
(新平縣花腰傣)
太陽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來么——火塘會熄掉呢。
冷風吹著老人的頭么,女人拿脊背去門縫上抵著;刺棵戳著娃娃的腳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墊著。有個女人在著么,老老小小就在攏一堆了;有個女人在著么,山倒下來男人就扛起了。
苦蕎不苦么吃得呢,檳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個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過不甜呢。
天上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天就不會亮了;地下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地就不長草了;男人不有(個)女人陪著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裡不有(個)女人在著么,山裡就不會有人了。
打歌 Dage Dance
打歌(跳土風舞)是雲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擇偶的最常見的方式。「螞蝗叮著鷺鷥腳,生生死死扯不脫」,姑娘們又喜歡又害羞。豪爽的彝族人說:「為人不跳樂,白在世上活」;「有嘴不會唱;有腳不會跳,俏也無人要」;他們還有許多生動的說法:「太陽出山來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濕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腳」;「打歌打到太陽落,只見黃灰不見腳,打起了黃灰做得葯」……
有歌為證:「採花來來采呀採花來,一家一個采呀採花來,阿娃花下說給你呀,好是好玩呢,就是害呀害羞羞……」;「想是想來掛是掛,不想不掛咋在著……」;「想你不能搭你去,愛你不能搭你在,就象小雞么吃了針穿線,牽腸掛肚掛心肝,啊蘇噻呢么喲嘿……」
第三場 Scene Three
家園 Homeland
雲南的先民信奉「萬物有靈」——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樹有樹神,石有石神;幾乎每個寨子都有寨神樹、密枝林,每個民族每年都有祭祀自然、山神、水神、寨神、樹神的活動。這種對自然的敬畏、使得自然生態得以保護。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今,生態的嚴重破壞們已向我們敲起了警鍾……
第四場 Scene Four
火祭 Fire
甩發舞 Hair Dance
佤族婦女大部份披長發,甩發是從佤族婦女發式特點及生活動作中,經過提煉發展成為具有佤族特色的民間技巧動作。甩發可以表現內心的強烈感情,可以表現力量,頭發的擺動也可以象徵熊熊大火。
葫蘆笙舞 Gourd Pipe Dance
雲南的拉祜、僳僳、佤、納西、苗、瑤等少數民族,都有葫蘆神話。拉祜族傳說:遠古時發洪水,有兄妹二人躲入葫蘆逃過浩劫;洪水退後,兩人繁衍了後代。雲南滄源佤族傳說葫蘆是創造人的母體,葫蘆笙是祖先的聲音。1958年出土的2千多年前的雲南開化銅鼓文物上,就有4人跳葫蘆笙舞的側面圖像。一首民歌唱道:「岩子路上彈三弦,茅草尖上吹蘆笙;翻過九十九座山,還要跳歌到天明。」
紋身 Tattoo
紋身是最直接的人體裝飾藝術。雲南紋身最早要追溯到中石器時代。紋身最初的目的是不讓死者陰魂認出自己;有的原始民族把本氏族的圖騰崇拜物紋在人身上,喻義神物附體會給人予力量;原始人後來才感到紋身是一種美。
面具舞 Mask Dance
面具舞是中國古代舉行驅鬼逐疫的祭儀。雲南麻栗坡縣大王岩崖畫有面具舞圖象。先民們戴著面具嚇唬魔鬼,驅逐病疫,祈求人畜平安。面具舞發展為儺戲,至今一直遺存在雲貴川等省的部分地區。
東巴舞(麗江縣納西族) Dongba Dance
在東巴祭祀儀式中,有一類是為了超度亡靈。原始東巴教認為,人的軀殼死了,人的靈魂沒有死;這樣就必須由東巴跳舞祭祀,超渡亡靈,沿著「神路圖」升入天堂。
牛頭舞 Bullheads Dance
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代崇拜的動物。雲南古代民族也特別崇拜牛,在雲南滄源崖畫有10個點有不少原始人手持牛頭的圖像,滄源崖畫第一地點2區右下方岩壁上有一組舞蹈
圖象。這組舞蹈中,持牛頭者是祭祀儀式的主持者,又是祭祀舞蹈的領舞人,只有此人用線條畫出身體,而其他4人都是用顏料塗滿身體。牛頭象徵著力量和財富。
涅磐 Touching the Soul
第五場 Scene Five
朝聖 Pilgrimage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傳佛都的少數民族對自然崇拜的體現,朝聖者跋涉在路上,轉經筒始終陪伴著他們,他們一次次用身體丈量著道路,一次次地親吻著大地。盡管風吹日曬,盡管雨雪交加,他們心中卻燃燒著熊熊大火,最後,他們走向神山,真走向理想的天國。
藏族舞 Tibetan Dances
大量地選用了藏文化的許多舞蹈元素去表現人性之美。服飾以藏族牧區的袍服為主,肥大、寬敞,以黑、紅、黃三個基調為主,白天脫去一袖或二袖,束於腰間,以適應「作息一襲衣」的氣候特點。農村婦女多穿一件色彩艷麗的內衫,外罩寬大氆氌坎肩,歌舞時舞動雙袖,飄灑多姿。藏族人常佩戴護身符盒,戴鑲珊瑚、寶石的戒指,這樣可以吉祥如意。
瑪尼石 Praying Stone
據專家研究,與西藏古老的白石崇拜、生肖崇拜的習俗有關,宗教的發展又賦予它們多種意義。瑪尼石上刻有六字箴言,有的還刻有佛經、咒語及佛像,是藏民族供奉的聖物。瑪尼石面有的塗以紅、藍、黃、白等天然顏料,多年不會褪色,這種群眾性石刻藝術,體現出非凡的造型能力。
轉經筒
筒上刻有經文和有象徵意義的圖案(一般刻六字箴言)。筒內置有經文一卷,大型轉經筒置於祭壇兩側,微型轉經筒為藏民誦經時所用,邊誦邊轉動以達到誦經時身、口、意完美一致之境界。
童謠:群峰之中有一座金色的山,金色的山裡有一個金色的湖,金色的湖上有一棵金色的樹,金色的樹上有一隻金色的鳥,金色的鳥唱著一支吉祥的歌……
尾聲 Epilogue
雀之靈 Spirit of Peacck
傣族把象徵愛情的孔雀叫太陽鳥,孔雀就是他們崇拜的圖騰。
楊麗萍創作了一系列表現孔雀形態的舞蹈語言,《雀之靈》寄託了她對聖潔、寧靜世界的嚮往。在《雲南映象》尾聲中楊麗萍第一次把她的獨舞和群舞有機地編排在一起,並結合了新穎的舞蹈編排隊型及聲、光、效,使整段舞蹈充滿著恬靜的靈性及和諧的生命意識。
藝術總監、總編導:楊麗萍
雲南大理白族人。1971年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劇《孔雀公主》曾榮獲雲南省1979年調演表演一等獎。1986年她創作並表演的獨舞《雀之靈》是她的成名作,曾榮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表演第一名。1990年在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閉幕式中,她主演大型舞蹈《雀之靈》。1992年5月她成為大陸第一位赴台灣的舞蹈家。1993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她創作、表演的雙人舞《兩棵樹》獲一等獎。199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同年12月獨舞《雀之靈》榮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她導演並主演的電影《太陽鳥》獲得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她出訪世界許多國家進行藝術交流,相繼在新加坡、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台灣、日本等國家或地區舉辦專場舞蹈晚會。菲律賓國家民間舞蹈協會贈予她終生會員。楊麗萍酷愛舞蹈藝術在舞蹈上獨辟蹊徑,自成風格。
楊麗萍出於對舞蹈的熱愛和與生俱來的民族特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深入雲南各地采風,甑選了具有雲南典型代表的音樂舞蹈元素,花了十五個月的時間精心排演,用獨到的視角和想像力傾心構架這一台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並用原生、古樸的民族歌舞與新銳的藝術構思去展示《雲南映象》這一嶄新的舞台藝術創作風格。
下載地址:
http://lib.verycd.com/2006/08/06/0000114186.html
參考資料:http://lib.verycd.com/2006/08/06/0000114186.html
夠詳細了吧,幫到你的話給我分,謝了。54dean
Ⅵ 在中國蜂鳥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有哪幾種蜂鳥
中國境抄內有多種被誤認為蜂鳥的蛾襲子,南方有體形很小的太陽鳥也會被誤認是蜂鳥。
中國沒有蜂鳥,整個亞洲也沒有,舊大陸均無蜂鳥:蜂鳥需生活一年四季都有花粉的炎熱環境,並要有氣候炎熱的熱帶雨林。
其實有花的世界卻絕不僅僅局限於拉美,在遙遠的東方,亞洲東南部的森林和山地,那裡也有一年四季都開滿美麗鮮花的山坡和溪谷,但沒有蜂鳥, 太陽鳥填補了蜂鳥的生態位置,但是在分類學上,太陽鳥屬雀形目的太陽鳥科,蜂鳥屬雨燕目的蜂鳥科,幾乎沒有什麼親緣關系。中國南方有體型很小的太陽鳥,雖俗稱「亞洲蜂鳥」,但它並不是蜂鳥。
亞洲的新加坡也在兩條回歸線之間的赤道附近,氣候炎熱,但沒有蜂鳥,據說新加坡有人工蜂鳥館,有各色美麗的蜂鳥,說明尚能適合蜂鳥生存。
蜂鳥分布范圍: 各種蜂鳥分布在新大陸最炎熱的地區,主要在南美洲,它們數量眾多,但彷彿只活躍在兩條回歸線之間,有些在夏天把活動范圍擴展到溫帶,但也只作短暫的逗留。蜂鳥的棲息環境: 蜂鳥在美洲居住的范圍十分廣闊,從高達4000米的安第斯山地一直到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有的蜂鳥生活在乾旱的灌木叢林,也有蜂鳥生活在潮濕的沼澤地。
Ⅶ 杭州太陽鳥花卉園藝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來:杭州太陽鳥花卉園藝有源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04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種植、銷售:綠化苗、經濟林苗、花卉等。
法定代表人:毛林芬
成立時間:1996-04-22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8400008399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杭州餘杭區東湖街道雙林社區雙林村胡家埭3組
Ⅷ 蜂鳥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種動物,會出現在亞洲嗎請看一下這個是不是蜂鳥
錯!蜂鳥科共有1科2亞科104屬355種,目前全部分布在拉丁美洲,北至北美洲南部,阿拉版斯加也有分布記權錄,但中國境內均無分布,我們常常所謂看到的蜂鳥其實均是長喙天蛾或者木蜂天蛾等天蛾科成蟲,因其飛行狀態酷似蜂鳥,加之在取食花蜜時管狀喙伸出,形似蜂鳥的喙,因此很多人都誤認為中國有蜂鳥,這是大錯特錯的。題主的圖片,個人認為是咖啡透翅天蛾,您可以自行網路。
Ⅸ 太陽鳥屬的物種分布
極樂鳥
傳說,極樂鳥是一種神鳥,它住在「天國樂園」里,吃的是天露花蜜,飛舞起來能發出一陣陣迷人的樂聲。因此,又叫天堂鳥、太陽鳥、風鳥和霧鳥。南太平洋的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世界有名的極樂鳥的主要棲息之地。據統計,全世界有40多種極樂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就有30種,其中最出名的要數藍極樂鳥、無足極樂鳥和王極樂鳥。極樂鳥頭部為金綠色,披一身艷麗的羽毛,特別是有一對長長的大尾羽,更顯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藍極樂鳥在求偶時,或仰頭拱背,豎起身體兩側的金黃色絨毛;或倒懸在樹枝上,抖開全身織錦般艷麗的羽毛,以吸引雌鳥。 「無足極樂鳥」並不是真的無足,只是足短一些,飛行時藏在長長的羽毛內,人們見不到。無足極樂鳥的尾翼比身體長二三倍,又被稱作長尾極樂鳥。王極樂鳥體長只有20厘米左右,比別的極樂鳥小得多。它對愛情忠貞不渝,一旦失去伴侶,另一隻鳥就會絕食而死。王極樂鳥生性孤獨,不願和別的極樂鳥共棲一處。當別的極樂鳥遷徙時,它也隨之飛上天空,充當空中「引路者」。極樂鳥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象徵,連國旗、國徽、民航客機和各種紀念品上都能見到它的形象。
極樂鳥中最有名的種類有紅極樂鳥和大極樂鳥。大極樂鳥產於新幾內亞阿魯群島,在繁殖期間雄鳥非常艷麗。額、頰、喉等墨綠色;頭、頸黃色;上體暗赤栗色;脅部有長飾羽,其基部橙黃,中部黃色,前部白色;中央尾羽僅存羽軸,並延成鐵線狀。雄鳥群集於大樹上,高舉雙翅,伸直頸部,聳起羽毛並連續顫動,展開脅部長羽,進行集體性表演,從一樹枝飛向另一樹枝,使整棵樹上好像鮮花怒放,鮮艷奪目。
太陽鳥
極樂鳥棲息在熱帶的峻山密林中,極樂鳥科共有40餘種,巴布亞紐幾內亞擁有30多種,其中珍貴的頂羽極樂鳥、帶尾極樂鳥、藍羽極樂鳥和鐮嘴極樂鳥等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特產。 頂羽極樂鳥頭上有兩根長達60厘米的頂羽,超過體長近兩倍,猶如長辮姑娘,飄逸悠雅。有趣的是兩根頂羽的顏色和結構並不對稱,一根褐色,另一根羽桿上長著藍色光滑的細絨毛。
帶尾極樂鳥全長76厘米,它的體羽栗色,雙翅下各有一簇金黃色的絨羽,當風起舞時絨羽豎起,形成金光燦爛的兩把扇面,「孔淮開屏」。
鐮嘴極樂鳥的嘴像一把9厘米長的鐮刀,它棲息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雄鳥具有正副翅膀,它的副翅是向雌鳥逗性時才張開,顯示自己的美姿。那時它的四翅會像剪刀一般,一張一合,並唱著動聽尖亮的歌聲,在空中輕盈,靈巧地上下舞。
極樂鳥:巴布亞紐幾內亞人民最引以自豪的就是極樂鳥,它們認為極樂鳥是來自天堂的神鳥,又名「天堂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