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盛開的手抄報
1. 手抄報贊美桃花開的圖片有哪些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2. 老師布置畫蓓蕾花開的內容是你讀過的書手抄報
老師布置畫蓓蕾花開的內容
3. 急需9月手抄報
手抄報是中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形式之一。學生直接參與編輯、撰寫、製作等的全過程,版深受學生的喜愛。每權當重大的節日我們都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表達,或祝願或慶祝或歌功,比如迎元旦、迎「五四」、慶「七一」、慶國慶等。最近由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情報研究會共同舉辦的「2003年首屆全國中小學生手抄報大賽」 ,許多學生積極參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4. 懇求含有花卉的古詩,並加上詩句的評論,手抄報急用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在群芳斗艷的花季里,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回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緻,牡丹的紅艷,都已歷歷分明。「惆悵」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人引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第二句卻將語意一轉:「晚來唯有兩枝殘」,強調到晚來只有兩枝殘敗,才知道滿院牡丹花還開得正盛呢!「唯有」、「兩枝」,語氣肯定,數字確切,足見詩人賞花之細心,只有將花枝都認真數過,才能得出這樣精確的結論,而唯其如此精細,才見出詩人惜花之情深。這兩句自然朴質,不加雕飾,僅用跌宕起伏的語氣造成一種寫意的效果,通過惜花的心理描繪表現詩人黃昏時分在花下流連忘返的情景,可謂情篤而意深。
既然滿院牡丹只有兩枝殘敗,似乎不必如此惆悵,然而一葉知秋,何況兩枝?詩人從兩枝殘花看到了春將歸去的消息,他的擔心並非多餘。「明朝風起應吹盡」,語氣又是一轉,從想像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許未必起風,「應」字也說明這只是詩人的憂慮。但天有不測風雲,已經開到極盛的花朵隨時都會遭到風雨的摧殘。一旦風起,「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②,那種凄涼冷落實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詩人縱有萬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歸去的腳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來的風雨,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說過:「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那麼,趁著花兒尚未被風吹盡,夜裡起來把火看花,不也等於延長了花兒的生命么?何況在搖曳的火光映照下,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紅得濃艷迷人,那種美麗而令人傷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領略不到的風味。全篇詩意幾經轉折,詩人憐花愛花的一片痴情已經抒發得淋漓盡致,至於花殘之後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難體味了。
白居易此詩一出,引起後人爭相模仿,李商隱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殘花萎紅中寄託人去筵空的傷感,比白詩寫得更加穠麗含蓄,情調也更凄艷迷惘。而在豁達開朗的蘇東坡筆下,與高燭相對的花兒則象濃妝艷抹的美女一樣嬌懶動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惜花的惆悵已經消溶在詩人優雅風趣的情致之中。無可否認,李商隱和蘇東坡這兩首詩歷來更為人們所稱道,但後人藝術上的成功是由於擷取了前人構思的精英,因此,當人們陶醉在李商隱、蘇東坡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之中的時候,也不應當忘記白居易以燭光照亮了後人思路的功勞。
菊 花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詠菊,一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斗艷的景象。而是用了一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秋叢,即叢叢的秋菊。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他的名句。這里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像。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後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頓,迭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給分吧
5. 手抄報怎麼畫最漂亮要求:精緻,奇特。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古人雲:一寸光陰一寸金。人的一生是要怎麼來看,說長也長,說短那也是很短。對於碌碌無為混日子的人那的確是長,因為這過的每一天似乎都沒有意義。而對拼搏向上的有志者,那生命的每一分鍾都是如此的寶貴的。
鄧拓先生在燕山夜話這樣寫過: 「 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義,這有什麼標准可以衡量嗎?提出一個絕對的標准當然很困難;但是,大體上看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否嚴肅認真,看他對待勞動、工作等等的態度如何,也就不難對這個人的存在意義做出適當的估計了。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盡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白地浪費掉。我國歷代的勞動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班固寫的《漢書》《食貨志》上有下面的記載:「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這幾句讀都來很奇怪,怎麼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顏師古做了註解,他說:「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這就很清楚了。原來我國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國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學地、合理地計算勞動日;而且我們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對於日班和夜班的計算方法。
一個月本來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個夜晚的時間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從這個意義上說來,夜晚的時間實際上不就等於生命的三分之一嗎?
而如今,我覺得我們周邊的一些年輕人,有的是在辛勤的努力學習工作,但也有的不注意把握好時間,一天之中浪費了許多大好時光,真是為他們感到可惜。假如都到了我們這個年齡才猛醒的話,那就太遲了。總之,處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時間的珍惜的認識是不同的,走過來的人才知道,「少小不努力,老大圖傷悲」的道理。為什麼我們不能從年輕時就認識到呢。年輕人要有老一輩的不斷提醒和教育,老一代的人更應該抓緊自己不多的時光多學點什麼,不虛度時光。正確的把自己一生的時間安排好,那我認為這是一個智者的選擇。
珍惜生命的格言
001 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確知的生命。晝利用今天,使自己對某件事情感興
002 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
003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
004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005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006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
007 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是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於度過。
008 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009 我總覺得,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
010 魚生於水,死於水;草木生於土,死於土;人生於道,死於道。
011 得其志,雖死猶生,不得其志,雖生猶死。
012 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於誰都是寶貴的。
013 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014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與奔向前去的時候,才美麗,才有意義。
015 動則生,靜則樂。
016 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麼都阻止他不得。
017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018 沒有人永遠活著,沒有東西可以經久。
019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
020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021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022 應該笑著面對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023 對人說不,生命是一切寶物中最高的東西。
024 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了很長
025 我們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珍惜生命的價值。在某種意義上說,生要比死更難。
026 我只有一次生命,而且它又相當短,我為什麼在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上浪費我的生命。
027 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028 生命是珍貴之物,死是最大的罪惡。
029 不要以感傷的眼光去看過去,因為過去再也不會回來了,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好好的把握現在。
030 生命是一去不復反返的!眼前保得了的切莫要放手;一放手,你就永遠找不回來.
031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
032 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可以使督促的生命延長。
033 生命不僅可以用年月計算,有時事件也是最好的日歷。
034 生命是惟一的財富。
035 把每一個黎明看作是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結。
036 斗爭是甜蜜的。
037 人的青春時期一過,就會出現名象秋天一樣的優美成熟時期,這時,生命的果實象
038 只要有勇氣,生活就會變得美好。
039 喜愛人生的人絕不是失敗者。
040 如果容許我再過一次人生,我願意重復我的生活。因為,我向來就不後悔過去.
041 生命是單程路,不論你怎樣轉變抹用,都不會走回頭,你一旦明白和接受這一點。人生就簡單得多了。
042 在我們所具有的一切缺點中,最為粗魯的乃是輕視我們的存在。了,越愛人生,就越不能服膺生活者的條件。如果只為了凝視人生,要意識做什麼呢?
043 生命是真實的,生命是誠摯的,墳墓並不是他的終結點。
044 有生命,那裡便有希望。
045 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只能享受一個季節的熱烈的或者溫柔的生命。
046 親愛的朋友,所有的理論都是灰色的,而寶貴的生命之樹常青。
047 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我們惟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048 生命的意義是在於活得充實,而不是在於活得長久。
049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
050 世間之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052 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053 在我們了解什麼是生命之前,我們已將它消磨了一半。
054 生命短暫,切不可蝟瑣偏狹。
珍惜生命的故事
王佳敏 發表於 2006-4-14 3:00:00
相信我,不管在什麼地方都住著地球精靈,它們住在高高的銀杏樹上,住在冰天雪地的極地,住在35億年的化石里,住在被稱為活化石的「噬人鯊」的身體里……我,就是地球精靈的一分子,想聽聽地球生命的故事嗎?這可是個好主意。地球生命的故事有個名字,叫作「進化」。聽了這個故事,你就會知道進化是件多麼奇妙的事。怎麼樣,准備好了嗎?故事開始了:
46億年以前
生命的母親——地球,在一場星球爆炸中誕生了。那時候的地球整天處於電閃雷鳴、烈日暴曬、火山噴發、熔岩流淌中,大氣中充滿了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氫等無生命物質,沒有氧,沒有臭氧層,太陽紫外線直射地面,熱得像個沸騰的火球,沒有水,沒有空氣,沒有生命。
40億年以前
經過6億年的折騰,地殼發生了一些變化,隆起的地方成了高原和山峰,下陷的地方成了窪地和山谷。地球慢慢地冷卻了,能留住那些水蒸氣了,水形成了,開始下雨,雨水降落到窪地里,原始海洋誕生了。最重要的是,大氣中一些能形成生命的有機物質也隨著雨水流入了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口裝著營養物質的大鍋。
35億年以前
那時候的地球到處都是臭烘烘的硫磺味,很像人在放大屁。原始海洋就像一個化學雞尾酒調酒師,一些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後,組合在一起,我誕生了,我的名字叫做「脫氧核糖核酸」,這名字好長,你還是叫我「DNA」吧。我存在於所有生物的體內,還能自我復制。按現在的時髦話說,就是能克隆自己。
30億年以前
進化有時候就是一場「適者生存」的考驗。DNA必須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才能生存。那時候地球環境非常惡劣,為了生存,我溜進了一個能適應環境的生存組,成了第一個臟兮兮的細菌。我們以硫磺為食物,不斷繁殖,布滿了黏土的表面,空氣中充滿了難聞的臭球鞋氣味。
20億年以前
進化有時候就像一場戰爭,細菌在復制中需要消耗能量。在這場戰爭中,有的細菌天生就是贏家,因為它的體內有大量的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糖,吃飽喝足後釋放出氧氣,毒死那些吃硫磺的細菌。然後,它們又重新鑽進深海臭烘烘的泥里,並一直生存到現在。
10億年以前
天哪,從細菌進化到動物的這個階段實在是太漫長了,經過25億年的進化,一種原始的蟲子開始在水底四處爬動。
5.7億年以前
生物進化的節奏突然開始加速,地球上產生了很多奇怪的生物群體。有些生物群體就像地球上的過客,只出場了一次就再也不出場了。科學家把這個現象稱作是物種的滅絕。還好,有很多物種堅持了下來,所以進化不必從頭開始。順便說一句,那些不再出場的物種主要是不能適應地球的變化才滅絕的。
5億年前
這個時候被稱作三葉蟲時代,它們幾乎佔了當時所有動物的一半以上。三葉蟲的樣子有點像土鱉,不過,個兒是土鱉的50倍。這么大的蟲子再也不可能出現了。
4.4億年前
海洋面積縮小,陸地面積擴大。一些適應陸地生活的藻類進化成陸生植物。大地慢慢地被上了綠裝。這時候的海洋中,到處是3米長的兇殘海蠍。第一條長著上下頜的魚進化成功。一部分魚長出了腿,開始在陸地上爬行。
4.1億年前
進化越來越精彩了!海洋里各種魚類川流不息。在真掌鰭魚成功登陸後,地球上出現了兩棲動物。陸地上到處都有兩棲動物的呱呱叫聲。有些兩棲動物有鱷魚那麼大。哦,這時候的昆蟲特別偉大,隨著第一批昆蟲振翅飛翔,地球生命離開地面,飛向天空。
3.65億年以前
這時候的地球,氣候炎熱而潮濕,沼澤遍地,地球很像一個蒸氣浴室,在這樣的溫度和濕度下,蕨類植物長得非常繁茂,這對兩棲類動物的發展特別有利。在長滿巨大蕨類植物的地方生活著蜻蜒和第一批爬行動物。
2.9億年以前
這是一個令人恐怖的時期,太陽把地球烤得越來越熱,海面開始下降,三葉蟲賴以生存的那部分海洋乾枯了,在海底生活了2.1億年後,三葉蟲遭到了滅頂之災——它們滅絕了。爬行動物開始替代機靈的兩棲動物。
2.3億年以前
在此前1.35億年形成的小爬行動物變得更大更兇猛了,它們進化成了各種各樣的恐龍。貪婪的爬行動物還控制了大部分的天空和海洋。
巨大的食草動物腕龍,一頓早餐能吃掉一棵樹;兇猛的迅猛龍成群地捕食;殘暴的霸王龍是最大的食肉動物;翼龍在頭上咆哮;魚龍和巨龍在海洋中游戈……
2.1億年以前
大地鮮花盛開,各種昆蟲以可怕的速度成群地出現;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出現了,恐龍蛋成了它們最喜愛的食物。盡管它們又聰明又敏捷,可還是免不了受到恐龍的報復和踐踏。
1.4億年以前
鳥類出現了,這是善於飛跑、體形小的恐龍演變的結果;海洋中到處都是可怕的菊石。
6500萬年以前
恐龍滅絕了。哺乳動物成了地球的霸主,一直到現在,它們都是地球上最兇猛的獵食動物。
200萬年以前
人類演化出來了。在這200萬年裡,人類經歷了好幾次可怕的冰期。就連猛獁象這樣渾身長滿了長毛的猛獸都沒能逃脫滅絕的厄運,可是人類卻挺過來了。現在,這個地球上已經有60億人口了。難道是人類獵手把猛獁象變成了毛皮大衣和猛獁象臘肉了嗎?這可真是一個難解的世界之謎啊。
珍惜生命的故事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並不是永恆,因為當你一生下來,死亡也跟著你一起生下來,生命中每一片刻都在朝死亡移動,所以我們只能抓住生命的每一個瞬間。我們要珍惜生命,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天。
殊不知,生命是殘疾的。微觀看,人生短暫,僅那麼六七十年,至多百十年,若中途有什麼意外,恐怕還活不到那麼久,然而這中間有多少人是真正為自己活著?又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我?為向上爬絞盡多少腦汁?為掙大錢煞費多少心血?其實,與其說你賺了大錢,倒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只有一次的生命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說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是由於所有的財富都可以失而復得,唯有生命只是一次;但許多人寧願用它換取那些所謂的財富,卻把全部生命耗費在名聲、權利或金錢的積蓄上。他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活著,真好!然而人不可能永遠活著,生命從它誕生的那一天就開始走向死亡,就開始與死亡做一生的搏鬥。所以活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命能夠承受多大的重量,生命有著怎樣的韌性,其實我們常常是弄不清楚的。我們更為清楚的是生命的脆弱。考試失敗,晉升受挫,鄰居失和,家庭矛盾,戀人移情,小孩吵架、兄弟吵嘴等等,甚至是許多雞毛蒜皮提不起筷子的事都令人失去理性,心智大亂而導致生命危機:自殺或殺人。所以很多深刻的哲人在總結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後都嘆說生命何其脆弱。古代行船的人有一句話「船板下面是地獄。」只是一板之隔,生死兩境,可知生命的脆弱,隨時隨地都會遭到災難的可能。我們若有這種覺悟,心中存著「現在是生命最後的一刻」,無論遇到任何情況也不會驚慌失措。
生命只有一次,要真實地活著,且活得盡可能地精彩和珍惜生命的人為數不多。每一次風雨之後,讓心靈感受生命拔節的人更為寥寥無幾。生命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而生命一旦來到這個世界上,便負有嚴肅的生命使命,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我們的生命?
據說當代是「自私與不負責的時代」。多年前,三島紀夫和川端康成都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但是卻先後自殺了,一個是切腹,一個是含煤氣管。他們的死,據許多心理學家分析,可能是唯恐自己身體及創作能力衰退,而企圖在生命的巔峰隕落,以保存世人最美的印象。其實,敢死,固然精神可貴,敢活有時比敢死更為可貴。因為生命本是脆弱的,但脆弱的生命一旦勇敢地承擔起使命和苦難,才顯出一種尊嚴。有時你要記住,你活著畢竟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生命是從你造化接受的恩賜,你有責任承當這項恩賜。你若不珍惜生命,善巧運用內外條件去自利他、自覺他,你就未嘗真正做到「主人翁」。佛說:「命在呼吸間。」人無法管住自己生命,更無人能擋住死期,讓它永駐人間。《涅盤經》說:「人命之不息,過於山水。今日雖存而明日難知。」這就是說,人類生命流逝的速度比滔滔而下的山溪更為迅速,轉眼之間就消逝了。今天雖平安,可誰也無法保證明日的安定。《摩耶經》中有一節談到,人生的旅程就是「步步近死地。」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接近死亡,這就是人生的。既然生命這么來去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充實它,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出真善美的光輝,映照出生命的真正價值。
若要窮其究竟,那問題就是:為什麼要活著?僅僅是活著?難道我們被什麼施予了某種生活計劃?難道我們活著,就是為了體驗開始與終結?那又是什麼樣的終結?愛因斯坦說過:「只有為別人活著才是有價值的。」是的,生命是一種承諾。一種對父母、對親友、對社會,同時也是對自己的美麗的承諾。生命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目的。每個人的生命態度各有不同,我想這也未嘗不可。但是,不管是哪一種人,都是帶著某種使命而生於世上的極其寶貴的人。人絕不能為外界而活著,而應為自己的生命而活下去。一位台灣女作家說過這么一句話:人活著的時候總該好好活著,不為自己,而為那些愛你的人!因為死亡留下來的悲哀不屬於自己,而屬於那些還活著還深愛著你的人!到世上來一趟,為不多的幾顆心靈所吸引,所陶醉,來不及滿足,也來不及厭倦,又匆匆離去,把一點迷惘留在世上,能不令人惻驚!
生命一旦結束,便無法復生,一去不返了,所以生命是無價之寶,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既然如此,我們應在有生之年,善用上蒼賦予的生命,為自己,也為社會做出點貢獻,才不致於辜負那些為我們生命存活付出心血的人。
生命作為一個流程,流程中充滿著尷尬,每個人都必須承受生活中所有挫折和痛苦,好好活著,善待生命,而我們有時無力抗拒這種尷尬時,活下去的確需要很大勇氣,非大智大勇者所不能為。敢活有時比敢死更可貴,因為生命是短暫的,因而也是寶貴的。在這短暫而又寶貴的生命里,應善待生命,好好活著,抓住生命中每一瞬間,不應選擇消極的方式結束生命,卻私自將痛苦和迷惘長久地留給親人和世上。
6. 友善花開手抄報
友善來花開手抄報
朋友,若想演奏源和諧的旋律,我勸你再攜一顆友善的心,來面對鳥語花香的自然。對每一朵花,保你擁有一個花香四溢的春天;對每一隻鳥友善,保你擁有一個燕歌鶯啼的清晨;對每一條魚友善,保你擁有一個自由歡暢的童年;只要你對每一棵樹、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擁有一個天藍草綠水清樹茂的世界;只要你對每一個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雲新親情如細雨,讓你擁有快樂的天堂。我堅信,只要你對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將會更和諧。
7. 花開了,花知道手抄報的簡介
花開了,花知道手抄報的簡介
8. 關於文化藝術節的手抄報內容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這春意盎然、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校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幕了。舉辦文化藝術節活動,是對同學們文化藝術水平的一次大檢閱,它為展現我校學生的青春風采和精神風貌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辦好校園文化藝術節,有利於發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個性特長;有利於培養興趣,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有利於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通過這些活動,啟迪了同學們的才智和靈性,發展同學們的才藝和特長。同學們在活動中高舉生命智慧的大旗,有思想的翱翔,有感情的抒發,有青春的旋律,有技能的展示,有科學的探索,有毅力的體現,有詩意的飛揚……
在藝術節期間,同學們清理環境衛生,精心布置,把節日的校園裝扮得五彩繽紛,表達了同學們對母校的熱愛;歌手大獎賽,同學們用激昂的歌聲、飽滿的熱情、獨特的創意來贊美祖國、歌唱未來,抒發了同學們熱愛祖國的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向望;詩歌朗誦、英語朗誦比賽,極大的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責任感和自信心,;各項比賽充分展示了同學們的才華,陶冶了同學們的情操。展示了我校校園文化特色和學生的個性特長,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動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藝術節充分體現了我校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展示了我校莘莘學子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藝術節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放鬆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台,同時也讓我們受到了一次極好的藝術教育和美的熏陶。在活動中,我們既培養了興趣,陶冶了情操,又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藝術節將成為歷史的一頁。然而,許多精彩的片段猶然歷歷在目;許多動人歌樂依舊餘音繞梁。藝術節雖然是一個有限的時間段,但藝術的空間卻是無限的。當藝術節的第一個音符在校園的上空飄起來時,藝術已不容拒絕的走進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每一寸空間。
江山代有才人出,誰持彩練當空舞? 願藝術之花香滿校園!
9. 讓心靈開出最美的花手抄報內容
心靈之花
太陽早已跨出地平線,早晨的天空顯得很靜謐,湛藍的蒼穹愈發的高遠遼闊。天那邊被晨曦染得彤紅,雲也普通成彩色,天這邊依然一片藍,一絲絲雲織成一片片瀟灑飄逸的。鳥兒醒得早,用它悅耳動聽的歌聲喚醒了沉睡的同學。在清鮮的晨風中,校園里又恢復了生機。
(第一範文網www.diyifanwen.com整理)
我的心很靜,很靜,朗朗讀書聲時時灌耳,可我不當它是煩人的雜音,而是難得的美妙和神奇,與清早大自然的音籟和諧一致,達成一種充滿愜意的默契。講台上,有一小簇靜靜插在水中的粉色野花。透明的杯子里裝著透明的水,透明的水中插著清秀的花。那花搭配得很好,一半已開得很旺,一半含苞欲放。那花朵被幾片清郁的葉了簇擁著,點綴著,顯得很嫵媚,很嬌艷。風從窗外輕盈的拂進來,讓我不知不覺地也嗅到它的馨香。「老師一定會喜歡的!」我心想。
學生有一顆細膩而可愛的心,老師有一顆偉大而寬容的心。學生用花朵襯托學生的無邪和純潔,老師用深情寄託學生的成功與希望。如果開放的花朵是長大懂事的學生,那麼,含苞欲放的花是年幼童稚的學生。如果長大的學生需要老師指引道路,那麼年幼的學生則需要老師的精心呵護。
人世間,有太多迷迷茫茫的事、物,唯有老師的心是始終清晰而深遂的。學生能讀懂老師的心,老師能感受到學生的心,這心心相通,共同編織一份希望,共同追尋一個夢想,共同聚唱一個青春,共同搏擊一片天地。
老師的收獲是學生的成功。學生的成功來自老師的付出,老師的付出為天下更多人寄予希望的學生,學生的希望為祖國更多需要奮身開拓的事業。
(第一範文網www.diyifanwen.com整理)
太陽的光有些絢麗奪目了,透明杯子里的水也折射出彩虹的容顏,插著的花顯得更加清新鮮逸,一切的一切因為講台上的那簇花而更素雅幽靜。聽,白鴿在校園上空長哨;聽,鮮花在開放;聽,多動人的朗朗的讀書聲。
晨,將結束,而講台上的那簇花卻更嬌艷,更清新自然。
10. 風景手抄報內容
梧桐樹綠得更加蒼翠,小麥綠得像碧玉一樣,高粱苗,紅薯苗又綠如天鵝絨一般。你看,那條小溪綠得多深哪!水緩處,那醉人的綠隱藏水底,看得見卻摸不著,光滑平坦的水面像綢一般,輕盈緩慢地流動著,像漂浮在天邊的藍綠色的雲彩一樣;水急處,濺起朵朵晶瑩透亮的水花,如同飛珠碎玉一般,我正想伸手去接,可一轉眼又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這綠色的小河連同這原野上綠色的生命,造成一片綠色的天地。陽光明媚時,整個原野一片翡翠似的綠;陰雨連綿時,無垠原野又閃爍著晶瑩的綠。
金秋十月,又是桂花盛開,飄香溢遠的時節。我們小區的小花園里有一片桂花林,約有百十來株,且高大帥氣,青枝綠葉,瀟灑宜人。近些日子來,我幾乎是天天與這些桂花相遇,桂花的香氣濃郁,沁人心田,常常把我帶入一種美妙的境界,於是,我便動了心思,思考著寫上一些字來描述她,傾慕她,贊美她。
在我的記憶里,桂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這一段時日來,那花園里的桂花樹,迎著深秋溫暖的朝陽競相綻放,桂花品種多樣,千姿百態,濃郁芳香。銀色的好似降霜鋪雪,金黃色的如流光異彩,那丹桂更是鮮紅惹眼,宛若紅顏佳麗,光彩奪目,散發著怡人的香味兒!在這景色如畫的秋天裡,被蒙蒙秋雨濕潤過的桂花,花香四溢,花蕊鮮嫩,更是顯得嬌柔動人,芬芳撲鼻,惹人陶醉;一株株金黃的桂花如全身戴滿了閃爍燦爛飾品的高貴女人,真可謂女人是花,花似女人,千姿百態,柔情似水,楚楚動人;銀白色的桂花宛若清純素雅的少女,潔白如玉,芳容可愛。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桂花格外青睞和贊美。唐朝詩人宋之問《靈隱寺》中「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宋代詩人贊她為「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說的是,若在星夜碧空,當人們舉目向月兒望去,那滿圓的月亮上有一株象樹的影子,就是傳說中的桂花樹了。也有借桂花描寫愛情的。現代文學巨匠郁達夫先生的短篇小說《遲桂花》中,將遲開的桂花比如為遲來的愛情。如郁達夫在小說的結尾處贊賞道:「桂花開得越遲越好,因為開得遲,所以經得日子久,現在兩位的結婚,比較起平常的年齡來,似乎是覺得大一點了,但結婚遲,日子也一定經得久……」小說字里行間里挑明了「郁達夫先生」和翁蓮的愛情故事。
在我國古代,桂花還有許多象徵性意義。有象徵友好和吉祥的。如戰國時,燕、韓兩國就以互贈桂花表示友好;有把桂花譽為應試及第之冠的,如晉朝郗某對策考了第一,他在回答武帝時說:「臣今為天下第一,猶猶桂林一枝。」應試及第稱之為「折桂」,便由此而來。桂花還是象徵愛情的饋贈物品,如青年男女常以互贈桂花表示愛慕之心。
賞桂聞香自然是讓人怡情雅興,不過,男人在夜晚可不要在桂花園里逗留過久,因為桂花的香氣太濃郁,她會滲入你的衣裳,滲入你的頭發,滲入你的心肺,你會把余香帶回到家裡,會被招來誤會的哦。而女人就另當別論了,因為她們生來就與花顏月貌結下不解之緣了……